Mn、Mo等合金元素对钢中奥氏体形成及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一步提高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赖于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变动力学,而合金元素添加对相变动力学的作用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澄清。本文选取珠光体奥氏体化、铁素体相变及贝氏体相变三个过程来系统研究合金元素对相变动力学的影响,以期为钢铁材料进一步微观组织控制和力学性能优化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首先通过理论模拟研究了Fe-0.6C-(0~2.5)M(M=Mn/Cr/Si/Ni)合金中的珠光体奥氏体化过程,重点关注合金元素配分与奥氏体生长动力学。假定初始组织为层片状珠光体,奥氏体在渗碳体/铁素体界面形核并垂直于层片方向生长,相界面条件满足局域平衡。计算结果表明Cr和Si等与C具有强烈交互作用的元素显著升高配分临界温度,而Ni则与之相反。不配分模式下,合金元素通过改变相界面C活度影响奥氏体生长速率;配分模式下,合金元素对相变驱动力的改变可能是影响奥氏体化动力学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热处理实验研究了Fe-0.1C-1.5Mn-(0,0.5)Mo合金在650~700oC下的等温铁素体相变,重点利用EPMA测定了界面条件的演变并阐明了溶质拖曳效应的影响。铁素体相变初期受C扩散控制,随后进入准稳态阶段;Mo元素添加降低相变初期相界面处C浓度,推迟铁素体相变,而准稳态阶段开始时奥氏体C浓度十分接近PLE/NPLE线,且不受Mo元素添加影响,表明溶质拖曳效应仅减缓相变初期动力学,而至准稳态阶段时其影响可忽略。最后通过热处理实验研究了Fe-0.1C-1.5Mn-(0,0.03,0.3,0.5,1)Mo合金在500~600oC下的等温贝氏体相变,重点利用EPMA测定了不同Mo含量合金中的奥氏体C富集行为并揭示了当前各种不完全转变理论的不足。550~600oC下Mo添加量超过0.3%时观察到相变停滞现象;500oC下大量碳化物析出,相变迅速完成。相变停滞时奥氏体中的C浓度低于T0线,且随Mo含量增加和温度升高而降低,但不受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实验测定的奥氏体C富集极限与T0’理论、溶质拖曳理论和WBs理论作了详细对比,三种理论均不能很好解释实验数据。奥氏体C富集极限相对T0线的过冷度随Mo含量增加而不断增大,并非T0’理论提出的400J?mol-1恒定值;相变停滞阶段相界面速度过低,无法产生显著溶质拖曳效应;WBs曲线也与实验数据不十分吻合。贝氏体不完全转变现象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正>翰墨沁心脾,书画写健康。我在编撰《国医大师何任医案手迹选》的过程中,深深地为家父何任教授深厚的国学根底、凝结着岁月流墨及其从医七十余年宝贵的临床经验中一个个成
期刊
防腐保鲜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在尽可能减少肉品中微生物的残留量的前提下,抑制肉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酶的活性。可将广为采用的各种防腐方法归结为基本而实用的几种,即控制初
基于概率论,分析了当前桩基工程质量评估的有关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检测合格率作为基桩质量的评估指标,并提出了评估基桩质量的可靠度方法。提出基桩检测合格率的先验
研究了真空冷却、浸液真空冷却、自然冷却和鼓风冷却,得到冷却方式对冷却速率、冷却损失、品质变化及后期贮藏阶段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对真空冷却和浸液真空冷却可行性评估。
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弥散性、潜在性、持久性和难量化性。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实习护生对隐性课程的认知行为与隐性课程对提高护生人文素质养的现状,分析目前护理专业隐性课程体
阻燃织物是现代社会安全必需品之一,尤其在消防服领域,为消防人员生命安全、顺利完成消防作业提供了保障。阻燃织物可以阻碍外界热量向人体传递、减少皮肤烧伤,但在发挥防护
目的:揭示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内在关联。方法:应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丽水市抽取研究人群。通过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实验室分离到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ZJ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R株所测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41005和EF585200)以及新型鸭肝炎病
目的:比较以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与传统阻力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普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共进行10周,每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