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形容词—名词搭配能力的实证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搭配通常被认为具有任意性特征。为了进行有效的交流,二语习得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搭配能力,然而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英语搭配一直是个难点。鉴于此,本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形容词-名词搭配方面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通过调查60名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在接受性和产出性两方面习得三类英语形容词包括同义形容词,多义形容词和分词性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知识的情况,本文旨在检测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的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就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测试的搭配能力的表现来讲,根据描述性统计,大一学生的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的平均分低于大三学生。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得出大一和大三学生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即大三学生的英语形容词和名词搭配能力要比大一学生强。第二、受试者的接受性形容词-名词搭配知识和产出性形容词-名词搭配知识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即研究结果显示二语习得者的产出能力比接受能力差,从而表明从接受性知识的掌握到产出性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提高习得者的搭配意识,增强搭配能力,本文对搭配教学提出了一些启示。本文共分为6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回顾了理论基础和前人对搭配的研究。第三章建立本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描述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研究问题,变量,受试者,研究工具,程序,试卷的评分,试卷的效度和信度。第五章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第六章提出了结论和一些教学启示及建议。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运用特征整合假说对英语介词in的跨越界线义进行了习得研究。对中国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学生对介词in跨越界线义的使用
以红心火龙果发酵型果醋为原料,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其调配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心火龙果醋饮料调配工艺配方确定为:红心火龙果原果醋添加量8%,
21世纪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为水土保持科研所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世纪山西省水保科研拟开展的重点课题有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开发建设项目区
与国家法中心主义下的立法程序研究不同,对民族习惯法订立的实践逻辑研究,需从规范多元主义出发展开"过程一事件分析"。基于贵州省支嘎布依族苗族彝族乡的法律人类学考察发现,
建立了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白酒中26种有机酸和阴离子的方法,研究了色谱柱、流速、pH值、淋洗液浓度等实验影响因素,确定了适于26种组分测定的多级梯度淋洗条件。结果表明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更是学生语言应用中的一大障碍,学生面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