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扶贫工作中公共投资效应问题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扶贫攻坚阶段,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国家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而我国的扶贫资金主要由我国公共投资组成。近年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贫富差距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导致贫困的因素十分复杂,从一方面入手的治贫方式很可能产生返贫现象;还可能由于扶贫项目单一,导致项目边际效用递减最终使得公共投资的减贫成效下降。公共投资作为减贫的重要手段,如何使有限的公共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用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从根本上明确公共投资对减贫的作用机理,以及资金投入到各个项目对减贫产生的当期及滞后效应是提升扶贫资金中公共投资减贫效用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公共投资对减贫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得到各项公共投资通过各中间因素传导至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数的效应系数。实证结果得出:在公共投资结构中,基础性公共投资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较大,公益性公共投资对贫困人口数的影响较大。从中间传导因素来看,贫困地区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乡村就业人口是直接和间接影响人均纯收入的主要传导因素;贫困地区人均住房面积和贫困地区人均工资性收入是直接和间接影响贫困人口数的主要传导因素。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数与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的关系来看,人均纯收入是贫困人口数的直接且主要影响因素,这意味着人均纯收入的上升将会直接的减少贫困人口数,达到减贫的效果。其次,本文将扶贫资金划分为公共投资和公共支出,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扶贫资金中公共投资为影响减贫成效的主要驱动因素。再将公共投资细分为基础性公共投资、经济性公共投资和公益性公共投资并构建VAR模型分析各项公共投资当期与滞后期对减贫产生的效应,实证结果得出:基础性公共投资和公益性公共投资对减贫起到了长期的促进作用,而经济性公共投资对减贫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相关政策建议:一、优化投资结构,适度将投资金额从经济性向基础性倾斜;二、加大贫困地区教育、医疗设施建设和住房等公益性投入;三、完善扶贫政策,发挥公共投资引导作用;四、加强项目后评估,发挥公共投资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不到一年时间,体重就增加了十几斤,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刚入职场的小赵犯了愁.怎么突然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不是得了什么病?rn小赵的担忧其实也是现在许多年轻人遇到的问题.医生对
报纸
在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领域中,碳纳米管(CNTs)优异的导电率使得它具有高的相对介电常数,然而作为吸波材料而言,高的相对介电常数使得大量电磁波在材料表面反射出去,仅入射进去少
数学和物理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推导和论证,高中物理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对相应能力的考查,高考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解决的物理
为了获取东道国的本地知识、分散风险和分享资源,设立国际合资企业被普遍认为是国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是,国际合资企业这种国际联盟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而且通常以外方全面
随着轻量化与再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再制造或轻量化液压挖掘机在设计过程中的合理性、及其结构可靠性是保证工程安全和降低维修成本的关键。本课题依托国家科技支撑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特点,要构建主旋律与多样化、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科学性与
伴随着国家交通建设的发展,除了新建的公路之外,对于原有的公路进行改建及升级就成了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公路的改建工程有其自身特点,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浪费、损失,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