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开发区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其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培育重点和新兴产业的摇篮,以及促进就业孕育商机的重要源泉,为各国政府所普遍采用,由此带来的示范推动效应和辐射影响力也是不容置疑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开发区建设在经济提升、产业发展、区域进步等方面取得的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开发区一方面成为万千机遇汇聚的腹地,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建设和协调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建设进程中的盲目性、资金链控制的不合理、产业开发中的结构失衡等问题都成为现阶段存在的弊病。原有的建设开发环节仅仅局限于规划——建设两个部分,对中间环节——资金统筹问题考虑不足;而在开发区后续的产业发展阶段,投融资方案也多以宏观估测和专家评定为主,缺少较为系统的投融资整体规划进行指导。开发区建设与开发作为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进程和发展阶段中的资金决策与运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系统的顺畅性和高效性,适宜而具有针对性的投融资规划不仅能为开发区的建设开发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也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融资效率的作用。本研究在投融资规划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开发区资金为切入点,基于政府视角,构建了一套涵盖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两大阶段的开发区投融资规划体系。针对两阶段建设内容和政府职能的差异性,分别选取不同的模型进行规划设计。对于基础建设环节中的诸多现金流,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进行资金平衡性和融资优化决策的分析,系统解决基础建设中的资金统筹问题。对于产业发展环节,根据开发区自身特色分析其产业投融资结构,在经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参数估计模型定量化研究产业融资结构比例,为政府制定产业投融资规划提供宏观指导。经过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以及实际案例的运用,得到如下一些结论:1、我国经济开发区传统建设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尤其体现为资金统筹不足、资源配置不当和整体规划不全三个方面的问题,利用投融资规划联结开发区规划——建设两大环节,能有效弥补上述缺陷。2、投融资规划的核心在于资金统筹,本研究以开发区资金为切入点,基于政府视角,设计了一套涵盖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两大阶段的开发区投融资规划体系。3、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着物质基础,其投融资规划是政府投融资的核心和重点。基于这一阶段的现金流特征,本研究以园区开发融资成本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以规划期内的基础设施贷款、土地储备贷款、BT项目作为控制变量,以投资需求和融资基础作为约束条件构建线性规划模型,旨在系统解决基础建设中资金来源和融资时序的问题,实现资金平衡和融资优化。4、开发区产业发展承接于基础建设之后,是完成开发区财富创造的根本途径,其投融资规划也成为政府投融资的终极目标。基于开发区产业融资结构特色,本研究在经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参数估计模型定量化研究产业投融资结构比,为政府招商引资和发展产业提供宏观数据参考。5、本研究模型在贵阳市高新区的投融资规划制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基于案例演示结果和模型影响因子的分析,对模型效果进行了简要评价,并从模型局限性分析出发,提出了投融资规划模型的完善方向,认为应采用动态规划、动态评估的方法构建更为全面的投融资规划模型。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认为政府在开发区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进程中应积极做好以下几点:1、完善基础设施环境,助推园区产业发展;2、善用多种融资方式,引导私人资本参与;3、编制投融资规划,优化资金统筹利用;4、强化政府产业扶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5、疏通间接融资阻碍,搭建融资对接平台;6、完善融资体系配套设施,鼓励资本市场直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