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算术上的素性检验方法及其数值结果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对于大素数的检验和判定就是人们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在历史上,费马、狄利克雷、勒让德和欧拉等优秀数学家,他们都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有关素数的问题。到了近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陶哲轩以及张益唐等人也是一直在不断努力地探索。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素数在编码和现代公共密钥系统等方面更是被广泛应用。因此,对于大素数的研究在今天仍然是一件热门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引入双曲线的基本理论之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术理论——双曲线算术。研究中发现了双曲线上的点在有限域中构成Abel群,根据经典结果可以进一步判定双曲线上的点在有限域上是一个循环群。另外,给出了双曲线的阶的计算公式。因为其阶具有简明的表达式,所以在双曲线上的计算比起在椭圆曲线上更加高效和简单。由单位双曲线可以扩充到双曲线丛,这进一步扩展了群的空间,使得应用在公钥密码体制中会得到更大的密钥空间,在素性检验中也有更多的选择。将新的双曲线算术应用于素性检验.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曲线上的确定型的素性检验方法。这种方法将对模数的素性判定转化为对双曲线阶数的素性判定,并且可以通过反复运用该方法进一步缩小所需要判定的数,使得计算量更小,时间上更高效。此外,由于双曲线参数的可变性,本文提出的素性检验方法更灵活,可以应用在其他形式的素数如梅森素数的判定上。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双曲线上的卡米歇尔现象,事实上,这也是基于双曲线算术的素性检验方法的一种推广。
其他文献
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是一种重要的捕食线虫真菌,能够通过菌丝特化形成的黏性三维菌网来捕食线虫,是研究真菌与线虫相互作用的模式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价值。前期通过ITS、TUB和RPB2等片段测序分析了采自中国境内不同生态环境和地理区域的A.oligospora的遗传分化和扩散,发现其至少包含三个明显分化的支系(即隐存种)。本文以73株A.oligospo
玉米病毒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中快速、准确的鉴定引起玉米病毒病害的病原尤为关键。然而,传统的植物病毒鉴定技术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在检测病毒种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当前植物病毒鉴定最为重要的方法。本研究采集了云南省永胜县(YS4-1)、武定县(WD1-2,WD3-1)和元谋县(YM3-1)表现为褪绿斑驳、花叶、黄化和坏死等4个典型症状的四种样品作为鉴定对象。利用小
随着植物诱导抗性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诱导抗性剂作为环保、安全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日益受到青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代谢产物,具有促生、抗逆、诱导抗性生物活性;但产GABA微生物是否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未见报道。本文首先从生防真菌中筛选产GABA的菌株;并对高产GABA真菌的发酵进行了优化;其次,研究了 GABA产生菌的促生及诱导抗
双斑侧沟茧蜂病毒(Microplitis bicoloratus bracovirus,MbBV)是寄生蜂的共生病毒,Hemichannel在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进行信号传导。前期研究表明MbBV能通过诱导粒细胞凋亡来抑制寄主的免疫反应;hemichannel关闭能减少相近细胞的凋亡。研究MbBV、hemichannel、细胞凋亡间的相互关系是深入揭示免疫抑制机理的关键问题。论文利用核酸小分子染料
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是探究捕食线虫真菌和线虫互作的模式菌,该菌通过诱导形成捕食器官三维菌网逐渐完成由腐生向寄生的转变。本课题组前期利用RNA-seq技术对寡孢节丛孢捕食器官形成关键节点的lncRNAs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出1951条lncRNAs数据集,本研究选取了 54条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具有表达差异的lncRNAs进行RT-PCR验证,并利用同
青霉菌灭活菌丝体(Dry mycelium ofpenicillium chrysogenum,DM)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前人研究发现,田间使用DM能显著增加棉花、黄瓜、番茄、水稻和烟草等作物幼苗的株高、鲜重和干重,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但目前DM的促生活性成分和促生作用机理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根据物质极性分离DM活性成分,以Bright Yellow-2(BY-2)细胞和烟草为材料,对DM成分的促
构建C-C键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Michael加成反应。本论文主要阐述了研究使用手性镍(Ⅲ)-二胺催化剂催化的硝基二烯炔和丙二酸二乙酯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以及双酸催化的环化反应。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对Michael加成反应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阐述了近年来关于硝基烯的Michael加成反应以及共轭硝基烯的Michael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和催化体系。第二部分是课题的设计,实验研究方法的提出以及实验的
烷基咪唑型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高效催化性,可在高温下作为反应介质,催化各类化学合成。含烯基的离子液体则可通过自聚合或接枝共聚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而氨基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类兼有生物响应和离子特征的手性离子液体,除了作为手性溶剂和高效催化剂外,还可拆分手性化合物,捕集空气和烟气中的CO2。论文将离子液体与氨基酸两者结合起来,以期开发手性分离和手性不对称合成的材料。论文首先利用常规法和微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肝脏健康的疾病,具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了 HCV,并且每年新增病例3.5万例。理论上,干扰或抑制HCV复制周期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有效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这为抗HCV的药物提供了有效的靶点。目前,特异性靶向抗HCV治疗药物主要有NS3/NS4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S5A蛋白酶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抑制剂。其中,由于人类细胞中不表达
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其骨架特点为氧化吲哚主环在C3位上与不同杂环或者碳环的拼合,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生物活性分子当中,其C3位为手性中心。上个世纪末,科学家从生物体中分离并鉴定出含该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并发现其存在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结核等。由于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易进行修饰及扩展,为新药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骨架。本文旨在探索螺环氧化吲哚化合物的新的合成方法。从靛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