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为豆科猴耳环属多年生高大乔木,又名围涎树,蛟龙木,广布我国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云南等地区,以干燥带叶嫩茎枝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敛疮的功效,为南方地区习用中草药。猴耳环单味制剂猴耳环消炎片、猴耳环消炎颗粒、猴耳环消炎胶囊作为呼吸道疾病用药广泛用于临床,已被列入我国中药保护品种。猴耳环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过度的开发采集导致野生药材蕴藏量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保证药材供应,保护野生资源,实现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展猴耳环人工种植势在必行。目前,猴耳环主要通过种子繁殖,但种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猴耳环种子具有顽拗性,其寿命短,不耐储藏,并且种子净度低,虫害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实际生产,限制大规模规范化种植开展。同时,猴耳环扦插实验研究发现,猴耳环为难生根树种,扦插成活率极低,无法用于实际生产。因此,开展猴耳环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满足种苗需求,对猴耳环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及优良种质种苗繁育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实践意义。1国内外研究综述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猴耳环的研究进展,包括本草考证,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质量标准等方面。并从无菌材料获得,丛芽初代诱导与继代增殖增殖、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生根诱导和移栽等方面概述含羞草亚科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2无菌材料的获得以猴耳环成年植株的嫩茎枝为供试材料,考察不同部位,灭菌处理方式、抗褐化方式的影响,发现外植体内生菌和褐化现象严重,成活无菌材料获得率极低。以猴耳环成熟种子为实验材料,比较了种子预处理方法、灭菌方式和培养条件对无菌材料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猴耳环种子去种皮后,0.1% HgC12处理12 min,接种于1/2MS+AC1.0 g/L培养基中,污染率为16.10%,无菌萌发率为78.66%,小苗生长健壮。以种子自然条件萌发生长1-2月小苗为外植体,70%酒精处理30s,0.1% HgCl2处理12 main,接种于1/2MS+PVP 1.0 g/L培养基中,无菌存活率可达到49.17%。3丛芽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丛芽初代诱导比较了ZT、TDZ、6-BA和NAA配合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代诱导适宜配方为MS+6-BA 0.50 mg/L+NAA 0.05 mg/L,诱导率为100%,增殖系数为3.78,丛芽长势好。丛芽继代增殖过程中,考察6-BA、NAA和IBA对继代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糖类、糖浓度、水解乳蛋白、花宝5号和光照时间的作用,筛选出适宜的丛芽继代配方为MS+6-BA 0.70 mg/L+NAA 0.05 mg/L+IBA 0.30 mg/L+花宝五号0.50 mg/L-0.80mg/L+蔗糖20 g/L;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500~3000 Lx,光照时间10-12 h/d;继代增殖系数可达到4.20-4.94,三次继代增殖效果较稳定。4壮苗生根和炼苗移栽壮苗生根实验中,考察了基本培养基的种类,植物生长素的种类、浓度,蔗糖浓度,活性炭浓度的影响,并比较了直接生根法、浸蘸生根法、两步生根法和新型生根剂根太阳的壮苗生根效果。结果表明:大规模生产适宜的壮苗生根方式为直接生根法,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 0.50 mg/L+AC 0.10~0.30 g/L+蔗糖20 g/L,生根率可以达到100%,根系分化完善,小芽长势好。炼苗移栽实验中考察了开盖天数及不同基质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前开盖炼苗3-5 d,移栽至椰糠:蛭石体积比为1:1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1.11%,植株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