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建立了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L.)的两个品种伯克利和蓝丰的高效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tNHX1基因转入蓝丰,以获得携带AtNHX1基因的蓝浆果新种质.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了蓝浆果的两个品种伯克利和蓝丰的高效快繁体系,比较研究发现,其扩繁效果以改良1/2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伯克利在2iP 10 mg/L时增殖率达到90.0%,蓝丰在2iP5mg/L时增殖率为86.7%。蓝丰在IBA为0.1mg/L时生根率为66.7%,而伯克利在0.1mg/L生根率为33.7%。蓝丰在IBA0.1mg/L+NAA0.1mg/L的生根率也达到45.5%。 2.通过研究基础培养基的类型、激素种类和浓度、暗培养时间、再生叶片节位、叶片放置方式等因素对蓝浆果叶片再生频率的影响,以改良1/2MS为基本培养基ZR为5mg/L的蓝丰的叶片再生率达到96%,伯克利达到100%。在2iP为5-20 mg/L、TDZ5-15mg/L和BA5-20mg/L时再生效果不如ZR为5mg/L。刚展开的1-2节位的叶片,不经过暗培养,蓝丰叶片的再生频率最高。 3.通过对蓝丰叶片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抑菌素种类和浓度、不同选择压等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的蓝浆果遗传转化体系为:经农杆菌侵染5分钟,共培养3天,在含ZT 5mg/L、250mg/L Cef和Km10mg/L的改良1/2MS培养基上,经过2-3次的继代筛选,获得抗性芽。 4.对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蓝丰抗性芽进行GUS染色、PCR、PCR-Southem bolt等检测,证实AtNHX1基因已经整合到蓝浆果的基因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