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庚建筑,是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投资并亲自主持建设的集美学村与厦门大学的校舍建筑。以其建筑的中西合璧,具有浓郁的闽南地域特点,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嘉庚建筑的建设经历了解放前与解放后两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嘉庚建筑从设计到建成的方式是有所发展的,相应的所呈现出的嘉庚建筑亦有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实地调查、书信文献分析、图像转移与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由设计主体、设计方式、设计图纸入手,分别梳理还原嘉庚建筑在不同时期的设计与建造过程,对设计与施工相互配合进行探讨。然后由建筑实物入手,从群体布局、平面类型、立面特征三方面对不同时期嘉庚建筑设计特点的演变轨迹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嘉庚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将其置入近代社会大背景探究嘉庚建筑的发展成因,即陈嘉庚的建筑思想。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对象与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介绍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不同时期的发展,包括办学情况,校园规划,建筑建设情况。第三部分用两个章节分别从解放前与解放后两个不同时期,对嘉庚建筑的设计方式、设计特点、设计与营建的关系三方面进行研究。第四部分总结性的综述了陈嘉庚的建筑思想、嘉庚建筑的设计特点,并对设计与施工的关系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