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本文所述新三板市场即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的一个直接通道。因而对中小企业是否在新三板市场中得到融资改善的研究至关重要,由此产生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在综述融资理论与影响企业融资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绩效评价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企业绩效评价综合模型,并以“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挂牌且进行过一次或多次股权融资或债权融资”的55只新三板挂牌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融资前后绩效值,并得出结论:(1)新三板挂牌企业之间的融资绩效值差异较大。无论是融资前还是融资后,其绩效评价值之间的差异都较大。以融资后绩效值为例,最大者为953.24,最小者为-218.07。且达到融资绩效平均值45.29的挂牌企业数仅有7家,占比12.5%,表明,新三板挂牌企业之间质量存在层次不齐的情况。(2)多数新三板挂牌样本企业融资后的绩效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55家新三板挂牌样本企业中,仅有16家企业的融资绩效差额呈现正数,占比29%,其余39家企业的融资绩效差额均为负数,占比71%。即,71%的挂牌企业进行融资后其经营业绩不增反降。这与描述性分析的初步结论相吻合。随后,针对此现象分析影响其融资绩效下降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挂牌企业规模参差不齐、市场直接融资功能有限、做市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市场需求释放不足、转板机制尚未打通五个方面。最后,为助力新三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发挥,针对发展障碍,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新三板市场的扩容与市场分层制度建设、推进做市商制度、完善电子集合竞价交易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双管齐下及畅通转板机制等。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绩效进行评价,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新三板市场的融资现状,结果可决策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