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魏晋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汉字既完成了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又开启并深化了楷书逐渐成为通行字体的历程。本论文择取最近出土的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字学角度对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文字进行专门研究。
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介绍了东牌楼汉简及其研究的概况,阐明了东牌楼汉简牍研究的意义,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预期要寅现的目标,并封文章涉及到的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章
封东牌楼汉简中所见的异体字进行研究,封异体字的类型作了简单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封东牌楼汉简中所见的异体字各个类型的比例进行分析,初步探求了东汉末年异体字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後选取一些异体字字形作了简要的分析。
第三章
将东牌汉简文字与武威汉代医简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从两种材料共同使用的303组字形中选取11组进行同书体的对比研究,从“部件不同”和“笔画不同”两个角度考察东汉时期近一百年间字形的演变和不同区域间用字的差别。
第四章:将东牌楼汉简文字与熹平石经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从两种材料共同使用的375组字形中选取10组进行同书体的对比研究,也是以“部件不同”和“笔画不同”两个角度考察由於书写材料不同产生的文字差异以及同一时期官方刊刻的正体文字与民间日常使用文字的差别。
第五章:选取了东牌楼东汉简文字中一批有特色的字形进行历时的演燮研究,将这批字形分为五类:笔画改燮类、笔画增加类、部件减省类、部件更换类、来源异路类。通过比较发现部件更换类所占比重最大,本文认为草化所致的字形相误是部件更换的主要原因。
第六章:主要对东牌楼汉简文字中的一些疑难字形造行考辨,纠正了一些释文的误释,使得东牌楼东汉简牍的文字释读工作更为精细。
第七章:对本文进行简单总结,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大致提出日後糺继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