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农产品市场出现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卖难”和市场消费主体“买贵”等问题在影响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损害了农产品生产主体、流通主体和消费主体的经济效益。高效益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是实现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促进产销对接各个主体增收的有效途径,政府在农产品产销对接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管理和促进也是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高效益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之外的政策选择作用,通过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制定,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实现农产品市场经济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因此,重庆市农产品产销对接路径和政策选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1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国内外研究述评,展示本文研究的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2理论回顾与经验借鉴。在对农产品、产销对接、批发市场、农超对接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介绍论文研究的政策选择、供应链管理等基础理论,剖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政策选择,并总结成功的共性经验;3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展历程。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回顾我国农产品经济体制的历次改革,分析主要政策选择,探究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的发展历程;4重庆市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展现状的分析。分析当前重庆市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探究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和以超市为核心的两种主要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并分析调研样本,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5重庆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在上一部分研究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重庆市农产品产销对接过程中,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和产销对接整体存在的问题;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研究内容,并从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的角度,提出相关的政策选择和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重庆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中存在生产主体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低,流通主体多级化、流通成本高,销售市场条块分割,产销对接体系缺乏整体性机制以及产销对接合同履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作者认为,现阶段重庆市农产品多元化产销对接方式并存,不同的产销对接方式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选择在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政策选择。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加大对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政策支持力度,将农产品产销对接的相关文件以法律的形式稳定下来,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化、信息化程度,鼓励多元化产销对接方式发展,进一步发展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推动“农超对接”产销对接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