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伦理文化是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主流文化,经过历史的磨砺和洗礼,其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在心理层次起作用的?本研究主要从“精神性”为突破口,精神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高层次的心理状态,与人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西方的精神性研究主要建立在宗教文化基础之上,基本上包括了永恒的信念、情感的联结、自我的超越几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组织,但儒家文化俨然具有宗教性的功能,同时兼具人文性的特点,这为传统中国人的精神实现提供了方式和可能,本研究将之概括为“伦理天理化”、“民胞物与”、“成圣之道”,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精神性实现的认知信念、情感联结和自我超越三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文化对人们的精神性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还有多大?这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研究通过文献分析、访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自编儒家伦理精神性量表,初测问卷收集了全国各地602份样本数据、正式问卷收集了全国各地1197份样本数据,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36题的正式问卷。其次通过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对样本被试的伦理精神性进行现状分析、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最后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对儒家传统价值观、伦理精神性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如下:(1)儒家伦理精神性量表包括伦理认知的信念、伦理情感的联结、伦理自我的超越三个维度,其中伦理认知的信念维度包括对仁义的信念、对人性的信念和对家的信念三个因子,伦理情感的联结维度包括人际间的交往、万物一体感两个因子,伦理自我的超越维度表包括自我实现的方式、自我应对的资源、人生的理想目标三个因子。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和信效度。(2)现代人的伦理精神性水平总体较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兄弟姐妹数、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经济状况上不同被试群体都有显著的差异,在籍贯所在地上无显著差异。(3)儒家传统价值观与伦理精神性有显著的正相关;(4)伦理精神性与SCL-90量表得分有显著的负相关(即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伦理精神性能负向预测SCL-90得分(即能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5)儒家伦理精神性在儒家传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大小为-0.077,中介效应量为0.856。结论:儒家文化具有精神性的功能,会影响中国人精神性的实现方式,儒家伦理精神性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