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D观察电子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电子灸配合普通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高流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收集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电子灸配合普通针刺;对照组采用普通艾灸配合普通针刺;两组各30例。针刺取穴:颈夹脊穴(双侧C3-5)、天柱穴(双)、后溪穴(双)、百会;艾灸取穴:风池(双)。两组每天治疗一次,每次针刺留针30min;艾灸以皮肤潮红、患者感觉温热及不灼伤为原则,每次艾灸30min。每周治疗6天,一周为一疗程,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TCD检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估。结果:1.两组治疗后TCD检查结果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2.两组治疗后TCD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比较(1)两组TCD检查结果对比:①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TCD血流Vs、Vm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而PI、RI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的调节作用无差异;②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CD血流Vs、Vm较治疗2周时均有所改善,但两组的调节作用无明显差异;而PI、RI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的调节作用无差异;(2)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对比①治疗2周后,两组间对比ECSV在总积分以及各项积分上P值均小于0.05,证明治疗2周的时间里,治疗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CSA引起的临床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②治疗4周后,两组间ESCV总积分及各项积分对比:在眩晕程度、眩晕持续时间、眩晕频率这三项上,P值均小于0.05,证明治疗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在这两方面对CSA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其余各项P值<0.05,证明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对CSA患者在ESCV的其余评分项目上的疗效无差异。(3)治疗后疗效评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证明治疗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都能对CSA患者高流速血流起到调节作用,治疗组所选用的治疗方法起效较对照组快;且在对CSA临床症状: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日常生活工作、从总体治疗疗效、眩晕程度、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治疗组的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电子灸起效快,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
其他文献
随着天文观测需求的不断牵引,天文学界对大型光学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衍射成像的光学原理,望远镜的分辨能力与其主镜的光学口径成正比,满足天文观测需求的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anagement’s Discussion&Analysis,简称MD&A)制度最早由美国提出,指的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管理层对于公司过去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观察足三阴经筋深部刺激对中风后下肢运动特征的影响及疗效。研究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DM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其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常规
随着医学、生命科学、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组织工程取得了意义非凡的突破。众所周知,细胞、生长因子、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三要素。生长因子作为调控细胞各类活动及功能的重要信
在高校法学教学中,在传授法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法学,吸取法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法学的思维模式,同时应向学生讲授法学的基本结
《经锄堂杂志》八卷,南宋倪思撰,是作者晚年的随笔杂录。倪思(1147-1220),湖州归安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为官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正直,敢于直谏,仕途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一直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结合量表和档案袋评价形式,构建了一种基于多元智能理
代谢综合征是指多种传统的和新发现的心血管风险因子聚集于同一个体的病理状态。这些风险因子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 Metabolic syndrome refers to a vari
目的建立一种14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酸沉淀法纯化工艺,以替代传统的苯酚抽提法。方法对建立的14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酸沉淀法中的氯化钙终浓度(0、50、100、2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