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资料收集与咨询、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访问、归纳分析等方式,对福建省烟叶生产的资源条件、历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福建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福建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主要途径,为福建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供参考。一、福建省烟叶生产的现状与优势气候条件优越。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介于东经115°50′~120°43′、北纬23°30′~28°22′之间;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太阳辐射量较大,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闽西北烟区年平均气温16.7~19.9℃,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100-2000毫米,有利于烟田肥料的分解和烟叶营养物质的积累。年平均气温20℃有4-5个月,在烟叶成熟阶段,气温≥20℃的时间达70天左右,完全满足优质烟草生长发育的需要。耕地资源丰富。福建烤烟种植主要分布在闽西北的三明、南平、龙岩3个主产区,烟区总耕地面积有783万亩,宜烟耕地面积289.4万亩,其中最适宜种植烤烟的砂壤土和壤土有233.7万亩占宜烟耕地面积80.8%,次宜烟耕地面积有160万亩。烟叶风格特征明显。福建烟叶以桔黄为主,油分充足、色泽饱满、含K量高、糖碱比协调、配伍性强、燃烧性好、香气量足、香气质好、吃味纯正。销售体系完善。福建省优质烟叶供不应求,特别是通过福建省自主培育的品种“翠碧一号”,深受卷烟工业企业的青睐,烟叶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2005年全省收购烟叶203.9万担,2006年收购烟叶224.7万担,2007年收购烟叶236.4万担。技术力量较强。全省有2752名烟技员在全省烟草站从事烟叶生产的收购工作,其中高中及中专以上的烟技员有2315名,占总人数的84%。从事烟叶生产、收购、经营的正式职工有524名,大专以上的职工有331名,占总数的63%,其中博士3人,硕士31人,有高级职称的15人,中级职称的有101人。二、福建省烟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化不断完善,烟叶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二是烟用物资价格持续上涨,粮食及经济作物价格上扬,种烟比较效益降低。三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就业渠道增多,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本地从业转移,烟区的劳动力资源短缺。四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转变,部分产区对种烟依赖性下降。只有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才能保证我省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三、福建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主要措施加强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0万亩基本烟田的建设任务,保证100万亩的烟叶种植面积,为烟田轮作留出空间。大力发展密集式烤房,使烟区全面实现集约化烘烤。积极引导规模化种植。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各种烟叶生产的组织模式,发展规模化种植,稳定职业烟业。努力提高集约化经营。要充分利用福建省烟草农业科技工作领先的优势,提高科学技术在烟草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大力研发适合于福建烟区烟叶生产的小型农业机械,降低烟叶生产的劳动强度,达到减工增效的目的。完善专业化分工。积极组织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建立专业育苗服务队、专业机耕起垄服务队、中耕培土专业服务队、植保专业服务队、机械编烟服务队、专业化烘烤服务队、专业化初分服务队,专业化运输服务队等,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技术。要全面实现电子合同、电子结算、专家平台、烟叶物流、烟用物质等信息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基本烟田的保护、平衡施肥、智能化烘烤。在烟叶的生产、调拔、委托加工等方面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做好保障工作。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认真用好扶持政策,为开展现代烟草农业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