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市城镇化道路及对策研究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fc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如何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了实现江津市城镇化跨越式发展和建成国内大城市的目标,必须解决好城镇化原动力的增强、拉动力的壮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网络化城镇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以江津市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的基本理论入手,明确城镇化的内涵和城镇化水平的度量方法,对江津市城镇化现状水平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江津市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问题;然后以理论研究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在对区域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江津市城镇化动力机制;最后提出江津市城镇化的战略模式及对策措施。 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首先明确了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然后从城镇化发展的S型曲线以及区位理论、结构理论、人口迁移理论、极化理论几个方面构建全篇的理论支撑点。 第二部分综合判断江津市城镇化水平,分析其历史进程和存在问题。论文在对江津市概况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江津市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判断,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换算出了符合江津市实际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然后回顾了江津市1949年以来的城镇化进程;接着深入分析了江津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这为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找到了突破口。 第三部分分析江津市城镇化动力机制。论文首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构建了由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政策、大中城市扩散的作用和农民主体的行为等组成的城镇化动力系统模型;然后主要从经济发展、三次产业发展、区域资源禀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重点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来分析三次产业发展在城镇化动力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第四部分讨论江津市城镇化战略。论文首先分析了江津市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壮大城镇化动力和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着眼点,坚定不移地走农村城镇化道路,集中型城镇化与分散型城镇化相结合,走大城市、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子;然后结合江津市城镇化战略,提出了构建网络化城镇体系的构想。 第五部分提出江津市城镇化的对策措施。论文结合江津市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增强城镇化产业支撑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制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经营城市、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
其他文献
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商务英语的需求和目的是本文探讨的宗旨。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课程、教师、教材以及教法方面的相关问题,以期促进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The needs
伴随着“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的建设,UGIS(Urba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即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数据是GIS系统的“血液”,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
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年少贪玩,在那个“禁止体罚”的口号还未传及的地方,用木棍打手板,顶着水桶罚站是家常便饭。身边和我一样好闲的伙伴时常怂恿我,“下次老师问你为什么没来上课,你就说你那天去帮家里干活了,撒个谎不会被发现的。”很快,我就遭遇到了罚。这次,我壮起胆子,对着那根木棍喊道:“我,我昨天家里有事没来得及跟您请假!我不是故意不来上课的!”那是我第一次说谎,说完那一句后,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都无
期刊
学位
本文以中山市城市区的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从物种、群落尺度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森林群落的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可能的发展与变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
本文以案例实证研究的方法,综合定性与定量、实地调查、GIS空间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穗港走廊发展演化的特征、空间结构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走廊研究进展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两蒋村乡,风景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型湿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更多地渗入湿地内部,逐渐改变原有的景观空间格局,使生物多样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