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影响到世界上约3.4亿人口。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单相抑郁可能成为第二位的疾病负担抑郁症作为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自杀率,WHO统计分析,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更是接近6%,糖尿病是最常见的躯体疾病之一,45岁以上患病率约为1O%-20%,WHO统计分析,全球约有1.6亿人患有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己成为精神病学、社会学乃至全人类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他的治疗和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躯体疾病易伴发抑郁症,有共病的抑郁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近年来抑郁症共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提高了抗抑郁治疗的水平,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不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了解抑郁症病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合并糖尿病共病后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抑郁症糖尿病共病与不合并糖尿病的抑郁症预后的差别。若共病组预后差,它受那些因素的影响,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抑郁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收集2年中我科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267例(男性123例女性144例),其中不合并糖尿病的抑郁症组随机抽取19例(A组),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32例(B组),两组分别脱落2例和3例,剩余分别为A组17例(男性=9,女性=8),B组29例(男性=12,女性=17),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bAlc,用HAMD-17进行评分。根据住院期间HAMD分数作为判断抑郁严重程度的指标,据HAMD减分率作为疗效的指标。所有病人均服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喜普妙)进行治疗,设定治疗的过程相似,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喜普妙)的剂量相同,疗程为12周,对两组病人疗效进行比较。记录两组病人疗前疗后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对B组据疗后HbAlc水平进行分组,分别称B1组(血糖控制好,n=19)和B2组(血糖控制差,n=10),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PSS13.0软件包,以研究抑郁症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及两组疗效的影响因素。
结果:(1)抑郁症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99%(2)B组和A组两组疗前平均年龄和抑郁症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年龄(56.0±7.8,60.6±3.9,t=1.825,P<0.05),病程(4.0±4.8,8.1±11.5,T=1.662,P<0.05)。(3)两组疗前体重指数、血胆固醇水平有统计学差异(24.1±2.1,21.6±6.2和6.3±1.0,4.3±0.9,t=-2.04,P<0.05和t=-6.05,P<0.01)。(4)A组治疗前后HAMD得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22.7±10.3,3.1±2.2,t=7.68,P<0.01);B组治疗前后HAMD得分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B组(32.4±9.5,13.2±11.9,t=6.80,P<0.01)。(5)A组疗前HAMD得分(22.7±110.3)与B组(32.4±9.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3.23,P<0.01)。(6)A组与B组HAMD减分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0.83±0.19,0.57±0.38,t=3.143,P<0.01)。(7)。共病组两亚组B1组和B2组HAMD减分率有统计学差异。(0.67±0.39,0.38±0.26,t=2.377,P<0.05)
结论:(1)精神专科抑郁症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与45岁以上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一致,东方人仍不重视精神心理疾病,很多人仍不到专科就诊。(2)合并糖尿病的抑郁症病人体重指数和血胆固醇水平高于抑郁症病人。(3)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加重了抑郁的严重程度。(4)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影响了抑郁治疗的疗效。(5)糖尿病血糖控制差的抑郁症状控制不理想,HbAlc水平,体重指数,血脂,影响抑郁症的疗效。(6)应在临床中,通过严格控制血糖,降低HbAlc水平,对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抑郁的有效治疗同样对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也有效,精神科医生要重视躯体疾病,内科医生要重视精神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