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不少矿井直接坐落在高陡斜坡或老滑坡的坡脚,工程活动(如修井洞、堆弃渣、挖坡角等)使边坡失稳或使老滑坡复活诱发地质灾害现象经常发生。对大型老滑坡而言,其复活变形持续时间长、滑移方向因应力场条件变化而改变、且具有多级非连续破坏等特征,给滑坡的稳定评价与科学防治带来了难题。本文通过山西省中阳县朱家店煤矿滑坡勘察和设计治理研究,通过现场勘察和监测研究,详细查明了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复活的各种诱发因素(如地质条件、巷道开挖条件、滑坡体上方煤矸石的堆载条件、坡脚开挖条件、后缘裂缝的影响条件以及地下水影响条件)、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如建筑物变形破坏、巷道护壁裂缝及巷道变形破坏)以及工程活动与滑坡复活的时空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对滑坡在井洞修筑、坡体堆载前后及坡脚开挖不同应力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进行了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再现了滑坡质点位移、塑性状态和应变增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滑坡下部采煤巷道的受力和位移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现场监测,得出以下成果:(1)井洞修筑使应力场条件发生改变,复活滑体的滑动方向与老滑坡不一致,滑体在运动过程中沿巷道一侧产生了向近正西方向的偏转,其滑动方向与巷道方向夹角近15°,使巷道内部产生了右侧拉应力集中、左侧压应力集中的现象。(2)传统的极限平衡法不能解决应力集中以及变形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很多老滑坡复活过程中受到多种应力的作用,应力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用常规方法确定其变形方向和推力计算区域,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再现了滑坡质点位移、速度矢量和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为滑坡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3)对多重复合成因与应力场条件发生改变的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