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漠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宠,我国的沙漠面积广大,这从客观上为我国沙漠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我国沙漠旅游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沙漠旅游景区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景区的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A级沙漠旅游景区的数量已初具规模。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是旅游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研究成果可以为旅游规划提供科学基础。本文通过选取A级沙漠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宏观到微观的研究顺序,先从宏观层次上对A级沙漠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研究,再从中观层次上对A级沙漠旅游景区与依托城镇的空间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分析A级沙漠旅游景区开发旅游项目的特点和分类,最后从微观层次上对旅游项目在景区内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A级沙漠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方面:我国A级沙漠旅游景区整体上呈集聚分布,即在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有一个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这和最邻近距离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A级沙漠旅游景区在中国北方整体上呈V字型分布,V字型底部的沙漠旅游景区分布比较密集,两个边相对比较分散。这说明了A级沙漠旅游景区的分布除了与旅游资源禀赋有关外,还与景区的可进入性有关。A级沙漠旅游景区的分布与沙漠的面积没有关系,景区的分布与主要交通线和主要河流的分布具有一致性。(2)A级沙漠旅游景区与依托城镇的空间关系方面:我国A级沙漠旅游景区一般处于沙漠的边缘,少数处于沙漠的腹地,除少数是城区城郊型匹配,大多属于一日型匹配,还有少数是离散型匹配。A级沙漠旅游景区与依托城镇都有高等级的公路相连通,可进入性都比较好,这与景区评A旅游交通(可进入性)方面的指标有关。平均公路最短距离是53.1km,与所依托的城镇一般有一段比较远的距离,所以A级沙漠旅游景区和依托城镇之间需要快速的交通通道。等级高的A级沙漠旅游景区与依托城镇大多属于错位匹配,而等级低的沙漠旅游景区多属于正位匹配,沙漠旅游景区的依托城镇大多处于偏远地区,城镇人口规模相对较小,所以才会造成高等级的景区大多对位低规模等级的城镇,城镇对景区的依托作用就会降低。(3)A级沙漠旅游景区开发旅游项目的特点和空间布局方面:我国A级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旅游项目具有相似性比较高,旅游项目大多是沙漠和其他旅游资源的组合,旅游项目重视游客的参与体验,突出沙漠旅游的生态特色,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等特点。A级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旅游项目总体上有3种空间布局模式,即双核布局模式、分散布局模式、放射状布局模式。景区内旅游项目的空间布局主要受旅游资源布局情况、旅游市场需求、历史文化因素、生态以及规划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