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司法考量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公共政策与司法的关系尤为密切,其作为非正式法律渊源,有别于民主程序生成的立法这样的正式法律渊源,在司法面临立法空白和疏漏时,可发挥法律适用上的能动弥补功能。公共政策在应然意义上仍以正义为其根本,但在现实中也存在自身的妥当性问题,其过度扩张将会对民众私权构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公共政策与法律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定位,防止公共政策冲击和削弱法律的权威,防止法律的功能被公共政策所扭曲或取代,在司法活动中既要能动适用又须谨慎克制。公共政策介入司法是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的现象。尤其在一个后发的以政府推动为主的急剧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现象显得更加突出和复杂。从理论上研究、解释和把握这一现象,是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正确认识它们对于社会的基本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司法中所涉及的公共政策问题,使司法裁判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更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针对公共政策进行系统分析。该部分首先从政策学和法理学的角度对公共政策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了公共政策的特征、公共政策的类型以及公共政策的功能,目的是为公共政策的司法适用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研究公共政策在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围绕公共政策与司法的关系展开。该部分介绍了公共政策与法律的社会互动,探讨公共政策与作为正式法律渊源的法律之间的联系,公共政策作为司法裁判依据对司法的影响,同时又要和法律相区别,在司法适用的过程中加以必要的限制。第三章探讨作为一种特殊法源的公共政策。该部分分析了公共政策,一种非正式法律渊源,作为司法裁判依据的必要性和应然性。并从国内和国外相比较的角度,研究公共政策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的运用。第四章探讨公共政策司法适用的基本理念和机制。该部分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了贯穿公共政策司法适用始终的观念、原则和机制。针对公共政策的司法适用加以规范和限制,对我国公共政策与法律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定位,使司法裁判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劳务派遣是指由派遣机构与受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派遣机构与要派单位签订派遣协议,依据该派遣协议派遣机构将劳动者派至要派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在派遣单位管理、约束、支
摘要:中国山水画色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课题,在山水画诞生的年代,色彩是其重要元素。在近当代艺术多样化的背景下,山水画的色彩呈现模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突破了以往的局限。因此,让色彩与笔墨结合,让色彩布局更为合理,将以往的墨韵与色彩技巧、国外的色彩理念进行淬炼,融合,构成独具韵味、色彩艳丽、装饰大气的当代山水画,是国画未来的出路。  关键词:国画 山水 色彩 运用 探讨  中国山水画的色彩知识与技巧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