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在世,“求胜”不止——论张洁小说的贵族精神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洁是当代文坛中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在“新时期文学”和“女性文学”的研究领域中,都是不容忽视的。可贵的是,贵族精神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中不可不提的一笔,在其小说创作中也有所折射。她执着于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多彩的人物形象、丰饶的主题内涵以及多变的艺术风格等丰富深邃的创作,表现人的超越性,彰显人的“求胜意志”,使其小说委婉曲折地反映了贵族精神的超越性品格。小说的超越性品格主要表现在,“全而善美”的理想生活对平凡的现实生活的超越;爱的“神性”对世俗爱情的超越;诗意生存对现实苦难的超越等方面。此外,由于张洁对骑士人格的钟爱,也使得其小说的贵族精神的某些特质暗合了西方贵族文化中高贵的一面。  本论文分为三章,人的“求胜意志”为主要阐释对象,以此论述张洁小说的贵族精神。  第一章阐释张洁小说人物的形象特质:“平民的贵族化”。初入文坛的张洁,怀着一腔理想主义热情,积极地建造普通人的精神家园,赋予他们作为普通人却不普通的精神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之后,张洁又开始密切关注女性的精神世界,书写“造命运”的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原本女性独立生存已是艰难,而张洁让她们在独立生存的基础之上,依然认定自我价值,坚守自我人格,追求浪漫爱情。在小说创作后期,出现了具有出世倾向的行者,他们在现实的苦闷中依然执着于拷问自我,追问命运、探索人类的生存之谜,在自我的“求胜意志”的支撑下寻求精神出路,人物的贵族精神提升了张洁小说的哲理内涵。所以,无论是“真善美”的普通人还是“造命运”的知识女性,又或是出世的“行者”,他们都在“求生意志”的基础之上,依然努力追求“全而善美”生活,这是高于生活层面的精神追求,是人的“求胜意志”的体现,从而使他们都具有“平民的贵族化”的形象特质。  第二章阐释张洁小说的主题诉求中所蕴含的贵族精神。不论是叙写爱情,还是书写苦难,张洁都是正面积极地表现了贵族精神的超越性。早期的爱情书写,在爱的“圣坛”中追求爱的“神性”,张扬人的“求胜意志”,以求超越世俗之爱。《无字》的苦难书写,揭示了三代女性的苦难命运,作家在痛惜女性苦难的生命本质之余,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苦难之中,而是强调人的诗意生存对苦难的超越,即人的“求胜意志”实现了对现实苦难的超越。张洁对苦难的书写肯定的是人在面对苦难时依然能够保持不屈的精神姿态。  第三章阐释张洁小说的“审丑”意向中所体现的贵族精神。“审丑”即作家以批判的视角,审视现代社会中所产生的负面的精神现象。而作家批判现实的思想资源便是源自贵族精神,批判的目的更是为了强调“求胜意志”的重要性。在张洁“审丑”的视角下,批判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社会关系中精神堕落或是意志消沉的儒林士子,这一类人物构成“儒林群丑”图,意在讽刺现实的庸俗与荒诞;一类是在两性关系中人格矮化的男性,他们被作者喻为“假面骑士”,旨在揭露其人格的卑劣与低俗。这其中也体现了作者对西方贵族精神文化中高贵的一面的认同与渴求。  在小说中,张沽以人的“求胜意志”冲破现实的桎梏,使人的生命得到超脱张扬,让精神明亮之人的平凡生活具有不平凡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的精神追求—以贯之地渗透在其小说的创作历程中,从而显示出小说中的贵族精神。
其他文献
卞之琳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卞之琳诗歌创作集中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其中,30年代诗歌数量丰富,艺术价值相对较高,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学位
组织部是一个特殊的团队和部门。这种特殊,既是讲它的特殊职能,同时也是讲它的特殊要求。对于新进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来讲,一定要正确把握组织部门特殊的职能,自觉接受组工干部特有的要求,准确定位新的岗位角色。  树立特殊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向导。首先,要树立公道正派的理念。不管与工作对象有没有交往,组工干部都要一视同仁,公正地履行职责和处理问题,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其次,要树立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