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zt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广泛联系农村地区,到减缓“民工潮”社会压力,再到带动“三农”领域发展,我国小城镇所发挥的价值也跟随城镇化的深入而逐渐提升,成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我国小城镇在类型、规模、所处城镇化阶段等方面千差万别。从小城镇发展动力上来看,传统的小城镇通过连接农村来提供商贸服务功能,工业型小城镇通过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提供产业带动功能,城郊型小城镇通过承接大城市外溢提供疏散功能,旅游型小城镇通过开发自然风景资源提供游憩功能,小城镇这一概念的丰富性决定了在研究中不能将其一概而论。“几个村庄凝聚成可自给自足城邦之时,便是城市形成之时。其初衷是为了生存,其持续动力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1,亚里士多德这一本源性的阐述解释了城市存在的本质,而城市因规模过大产生负面效应的时候,便会有居民考虑离开大城市。目前,城镇化率较高的大城市在空间上正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掘,城市中心城区边界扩张并涵盖郊区的速度逐渐放缓,大城市之于其周边小城镇的空间关系也由吞并向各自独立转变。这些未被内化为城市中心区的小城镇在发展动能上面临着被动增长推力减少和主动发展经验不足的挑战,在空间上面临着空间发展分散、设施不够均好、城乡二元分化等问题。本论文正是以大城市周边这一地理区位共性入手,探寻该类小城镇所面临的问题,并在研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空间发展策略。为了明晰我国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状态,本研究采取了问卷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并系统盘点我国小城镇因毗邻大城市,而出现的无序、分散的典型空间特征。并通过遥感数据揭示背后的空间形态原因,包含组团不紧凑导致服务设施效率低下、土地所有权差异诱发“贴边”建设、管控引导不够致使组团缺乏协同、城乡观念差异分化造成居民生活空间分化。为提高策略制定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本研究采取了指标选取、体系构建、赋值研究的方法,将重点、难点进行析出。最终,提出了四大空间发展策略:一、转变空间发展思路,镇、村统筹考虑;二、面向实施管理,宏观目标和发展路径并重;三、倡导价值观的多元化,塑造和谐共融的城乡风貌;四、注重历史记忆的传承,强化居民归属感。在实证研究上选取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在研究该镇自1984年以来的空间演进规律后,进行了四大空间发展策略的适用性分析,最后在国土资源评价、空间结构、生态网络、组团结局、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期望通过本研究为当下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空间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自然通风是一种既节约能源又不污染环境的建筑通风方式。随着空调技术和机械通风技术的发展,自然通风的利用价值会经常被人们忽视。但空调和能耗机械通风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会或多或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同时,近年来,建筑室内由于长期使用空调对人员的健康也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所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以及人们对建筑空间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自然通风这一建筑通风方式又重新被人们所重视。自然通风在
我国从专利立法至今仅三十余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知识产权大国,三种专利的申请量已跃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法制的逐渐完善,各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近些年来发展快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一项大型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质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就信息系统本身而言,其质量的优劣表面上是体现在信息系统这一产品与业务功能、性能等方面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但本质上还与信息系统开发团队的水平与能力、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信息系统质量评价应该包括信息系统产品实际的质量和信息系统开发团队的工作质量两个方面。缺陷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