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有鮈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作为《化学品测试方法》推荐的受试生物之一,稀有鮈鲫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包括生态毒理学在内的众多研究领域。本文选择参比毒物铬和五氯酚为受试物,研究并验证了稀有鮈鲫急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东湖底泥毒性的研究中;另外,本试验利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比了稀有鮈鲫、剑尾鱼和斑马鱼对铬和五氯酚毒性的敏感性。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铬和五氯酚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试验各重复6次,结果证实稀有鮈鲫对两种参比毒物的毒性均较为敏感,铬对稀有鮈鲫96h LC50为81.0±2.0 mg Cr6+/L;五氯酚对稀有鮈鲫96h LC50为101.5±3.6μg PCP /L,两种毒物的试验结果均体现了很好的重现性,证明《化学品测试方法》推荐的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是稳定的、可靠的。2.在同一实验室、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铬和五氯酚对稀有鮈鲫、剑尾鱼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铬对稀有鮈鲫、剑尾鱼和斑马鱼96h LC50分别为83.0mg Cr6+/L、51.3 mg Cr6+/L和45.3mg Cr6+/L;五氯酚对稀有鮈鲫、剑尾鱼和斑马鱼96h LC50分别为102.1μg PCP /L、213.0μg PCP /L和107.7μg PCP /L。稀有鮈鲫对五氯酚的敏感性高于剑尾鱼和斑马鱼,但对铬的敏感性低于其它两种鱼。3.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7天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参比毒物浓度与稀有鮈鲫的孵化率、仔鱼畸形率、死亡率、体长和体重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以平均每尾干重和体长为观测指标求得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最大允许毒物浓度(MATC)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在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中,铬对稀有鮈鲫的NOEC、LOEC、MATC分别为5mg/L、10mg/L和7.07mg/L,五氯酚的NOEC、LOEC、MATC分别为40μg/L、80μg/L和56.57μg/L。在7天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铬对稀有鮈鲫的NOEC、LOEC、MATC分别为2.5mg/L、5mg/L和3.54mg/L,五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