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鮈鲫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及其在东湖底泥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有鮈鲫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作为《化学品测试方法》推荐的受试生物之一,稀有鮈鲫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包括生态毒理学在内的众多研究领域。本文选择参比毒物铬和五氯酚为受试物,研究并验证了稀有鮈鲫急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东湖底泥毒性的研究中;另外,本试验利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比了稀有鮈鲫、剑尾鱼和斑马鱼对铬和五氯酚毒性的敏感性。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铬和五氯酚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试验各重复6次,结果证实稀有鮈鲫对两种参比毒物的毒性均较为敏感,铬对稀有鮈鲫96h LC50为81.0±2.0 mg Cr6+/L;五氯酚对稀有鮈鲫96h LC50为101.5±3.6μg PCP /L,两种毒物的试验结果均体现了很好的重现性,证明《化学品测试方法》推荐的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是稳定的、可靠的。2.在同一实验室、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铬和五氯酚对稀有鮈鲫、剑尾鱼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铬对稀有鮈鲫、剑尾鱼和斑马鱼96h LC50分别为83.0mg Cr6+/L、51.3 mg Cr6+/L和45.3mg Cr6+/L;五氯酚对稀有鮈鲫、剑尾鱼和斑马鱼96h LC50分别为102.1μg PCP /L、213.0μg PCP /L和107.7μg PCP /L。稀有鮈鲫对五氯酚的敏感性高于剑尾鱼和斑马鱼,但对铬的敏感性低于其它两种鱼。3.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7天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参比毒物浓度与稀有鮈鲫的孵化率、仔鱼畸形率、死亡率、体长和体重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以平均每尾干重和体长为观测指标求得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最大允许毒物浓度(MATC)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在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中,铬对稀有鮈鲫的NOEC、LOEC、MATC分别为5mg/L、10mg/L和7.07mg/L,五氯酚的NOEC、LOEC、MATC分别为40μg/L、80μg/L和56.57μg/L。在7天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铬对稀有鮈鲫的NOEC、LOEC、MATC分别为2.5mg/L、5mg/L和3.54mg/L,五氯酚
其他文献
对大豆拉丝蛋白仿真烟熏火腿配方工艺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试验确定大豆拉丝蛋白仿真烟熏火腿的最佳配方为:大豆拉丝蛋白50%、玉米变性淀粉6%、卡拉胶1.0%、大豆色拉油4%、食盐1
本课题以自行研制的光纤陀螺仪(FOG)及其捷联惯导系统(SINS)为背景,对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标定技术、动态误差补偿技术、随机误差的测定方法、随机误差的数字滤波技术进行
规划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现状,为寻找既能有效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又能大量提供就业岗位的产业,通过对
研究桦褐孔菌醇提物的体内抗氧化和降血脂保健功能。选用雄性SD大鼠进行动物实验,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结果表明:桦褐孔菌醇提物能提
<正>原始点疗法是由台湾张钊汉医师在长期临床过程中,在付出重大代价的探索中发现的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笔者有幸学得此法并用于临床,发现效果的确
概述了国内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日常抽检发现瓶(桶)装饮用水主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55~6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达40%。随着世界老龄化人口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国家的根本,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知识和能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
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届《语文学习》杂志主办的“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都在关注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目前形成的共识是,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语文教学内容并
随着高分子材料在建筑、电子等行业用量的增加;高分子材料暴露在火焰下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大多数聚合物都容易燃烧并且具有热释放速率大,火焰传播快等特点。了解聚合物的着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