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KIT途径在单频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白癜风患者皮损区SCF和KIT蛋白的表达目的:探讨SCF/KIT途径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三色白癜风患者正常皮肤、浅白色色素减退区和纯白色色素脱失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因子和基底层黑素细胞KIT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损处与正常皮肤可溶型SCF的表达并分析表皮移植后色素恢复程度与可溶型SCF表达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肤色皮肤相比,浅白色色素减退区和纯白色色素脱失区表皮SCF的表达均增加,且纯白色色素脱失区表达更明显;与SCF表达相反,KIT蛋白在浅白色色素减退区表达与肤色正常皮肤相比明显减少(P<0.05),纯白色色素脱失区KIT蛋白表达完全缺失。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损区疱液中可溶型SCF平均浓度为920.43±398.23pg/ml,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疱液中可溶型SCF的浓度:716.87±135.84 pg/ml,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可溶型SCF的表达与表皮移植后色素的恢复程度具有一定关联。结论:SCF/KIT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过程;可溶型SCF可能在白癜风皮损的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308nm单频准分子光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和SCF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308nm单频准分子光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和SC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确定最适能量密度,用Annexin V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308nm单频准分子光对角质形成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采用PI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改变;RT-PCR和Western-blotting及ELISA分别检测308nm单频准分子光对角质形成细胞SCF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用400mJ/cm~2 308nm单频准分子光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24和48小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48小时时S期细胞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9);SCF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照射后12小时左右达高峰;且蛋白表达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mRNA的表达未随剂量的增加而改变。结论:308nm单频准分子光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但促进SCF的表达,这可能是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第三部分308nm单频准分子光对人黑素细胞凋亡、周期和KIT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308nm单频准分子光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分别检测低剂量和高剂量308nm单频准分子光照射后24小时对黑素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Annexin V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低剂量照射后24小时和400mJ/cm~2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黑素细胞早期凋亡的情况;采用PI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80mJ/cm~2和400mJ/cm~2剂量照射后24小时和48小时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PCR和werstern-blot分别检测低剂量308nm单频准分子光照射后24小时和400mJ/cm~2剂量照射后0、0.5、1、2、4小时时黑素细胞c-kit mRNA和KIT蛋白的表达。结果:低剂量308nm单频准分子光照射后24小时,黑素细胞存活率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与对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照射后出现存活率逐渐下降,至600mJ/cm~2剂量时细胞存活率只有74.15±19.82%,与阴性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凋亡的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照射后24小时,黑素细胞早期凋亡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80mJ/cm~2剂量时最低为9.56±1.16%,但与对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开始增加,300mJ/cm~2剂量时的凋亡率为14.07±1.11%,与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mJ/cm~2剂量照射后0、6、12、24小时,黑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24小时时达21.19±2.06%,与对照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80mJ/cm~2剂量照射黑素细胞后24小时,S期细胞明显高于其对照,分别为29.06±0.75%和22.64±0.07%;照射后48小时,S期细胞有所下降,但光照组S期细胞仍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28±0.82%和8.42±0.17%,统计学检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mJ/cm~2剂量照射后照射组和对照组S期细胞24小时时分别为:15.64±1.05%和31.66±1.68%;48小时时分别为15.07±2.21%和23.76±0.41%。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308nm单频准分子光照射后24小时,c-kit mRNA表达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80mJ/cm~2剂量时达高峰,KIT蛋白的表达与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400mJ/cm~2剂量照射后4小时内,c-k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出现迅速下降,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308nm单频准分子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和KIT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高剂量308nm单频准分子光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KIT蛋白的表达,这一机制可能参与了暴晒后诱发白癜风的过程。第四部分角质形成细胞与黑素细胞共培养及可溶性SCF对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和KIT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可溶型SCF对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和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作为对照,向纯培养的黑素细胞内加入人工重组的可溶型SCF,采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4小时和24小时时KIT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NaoH法检测72小时后黑素细胞黑素合成量,用镜下记数法检测黑素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及加入可溶型SCF后4小时和24小时,黑素细胞c-kit mRNA均无明显改变,但4小时时,黑素细胞KIT蛋白表达出现减少,24小时时又出现轻度增高;72小时后,加入可溶型SCF的黑素细胞数目增加,明显高于对照(P<0.05),但黑素含量只有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黑素细胞增加为0.13±0.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8±0.01和加入可溶型SCF组的0.09±0.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二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溶型SCF可对KIT蛋白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并可促进黑素细胞的增殖,但并不能促进黑素的合成。
其他文献
变革中的社会需求,全球性市场的变化,劳动力队伍的变化,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价值观、法规制度的变化,促使企业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迎接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本文根据作者在
本文利用大数据分析张家界市现况,探究监测假币违法犯罪情况,利用数据分析发现高风险持币人特征、犯罪的模式、假币特征、运行区域特征,提供实时的相关措施与对策,来防治并减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侵权现象也日益增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危害及其救济将成为今后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多发伤患者血清中IL-1β、IL-4、IL-6、IL-8、IL-10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多发伤病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联检1型糖尿病(DM1)一级亲属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血清GADA、IAA及ICA。结果:一级亲属GADA、IAA、
2004年才正式挂牌成立的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在全国首创国有涉讼产权进入产权交易所交易。
独立学院是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不但优先占有公立高校的优良教育资源,而且吸收了社会资源,对于缓解高等教育的压力、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作为高
目的:了解常州金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布特征,探讨基因型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 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
教师培训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关键保障,因此,对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进行研究很有必要。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巨大的培训需求量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