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会中继的协同分集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分集技术能有效地抵抗信道衰落。传统空时编码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通过收/发多天线来实现空间分集的,但是由于移动台的尺寸和功率的限制,使得利用多天线技术获得空间分集对于移动台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出现的协同分集成为单天线移动台实现分集的可选方案。本文对协同分集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一种新的中继协议获得分集增益--机会中继,同时研究了机会中继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结合的技术。 ⑴阐述了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和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引入了协同分集技术,着重介绍了空时编码应用在协同分集中的情况,并对该系统做了仿真。 ⑵考虑到基于分布式空时编码的协同分集的复杂性,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协同中继协议--机会中继。理论分析了这一新的中继协议在多中继节点中能够达到和利用复杂的分布式空时编码一样的分集增益。由于机会中继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最佳中继节点,本文分析了这一过程有可能会发生冲突,导致选择最佳节点失败,所以本文在机会中继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引入了CSMA协议,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一改进使得冲突概率降低了两个数量级,大大提高了选择最佳节点的成功率。 ⑶在机会中继的基础上结合了OFDM技术。由于OFDM技术能够有效地抵抗码间干扰(ISI),可以设想这种结合可以使基于机会中继的协同分集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也能达到理想性能。但如何结合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只是把机会中继中传输的符号换成OFDM符号(本文中称为“机会OFDM中继”),则本文论述了这将不会带来预期的分集增益。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中称为“机会OFDMA中继”)。理论推导说明了这一新的结合方法能够提供完全分集增益,仿真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推导。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就属于医疗影像设备之一,主要运用计算机对角膜内皮细胞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对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通信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人们对信息传输宽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的移动通信手段,难以满足未来人们的需求。
随着无线自组网的不断发展,许多应用都要求网络能支持大量、突发的数据传输。然而,无线网络的带宽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
立体视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摄像机标定技术是立体视觉的核心技术,也是基于立体视觉测量的第一步,其标定精度直接
随着通信网络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网络的接入系统、交换系统、传输系统等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传统高校通信学科教育由于缺乏通信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多网融合技术的TD-SCDMA多模终端的研制及产业化(BA2006101)”,其主要任务是分析TD-SCDMA蜂窝网与自组织网
随着视频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在军事应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视频解码终端也逐渐由早期的计算机、监视器转变到如今的机顶盒、手机、PDA、移动
本文从原子时AT1算法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守时钟房原子钟的实际情况,应用VC++6.0 MFC编写完成了原子时AT1算法软件。从2007年10月开始,软件在中国计量科学
H.264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共同制定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标准中引入许多新的编码技术和编码模式,但是需要通过有效的编码控制、特别是码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