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分析呼吸道细菌携带/感染对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呼吸道细菌携带/感染在RSV毛细支气管炎发展及预后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1病房确诊为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177例,将所有病例按呼吸道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检出阳性组(B+)、细菌检出阴性组(B-)。分析细菌检出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并比较肺炎链球菌(SP+)、金黄色葡萄球菌(SA+)、大肠杆菌(E.coli+)、流感嗜血杆菌(HI+)、副流感嗜血杆菌(HPI+)、卡他莫拉菌(MC+)携带/感染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影响作用。结果:17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细菌检出阳性的有102例,占57.63%。细菌检出阳性组与细菌检出阴性组病情严重度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检出阳性组与细菌检出阴性组发热比例及发热持续时间、喘息病程、住院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预后方面,细菌检出阳性组患儿一年内再次喘息及发展为哮喘的情况与细菌检出阴性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链球菌携带/感染组(SP+组)与无肺炎链球菌携带/感染组(SP-组)一年内确诊哮喘的比例分别为22.2%、3.1%,SP+组发生哮喘的风险高于SP-组(P=0.05)。且一年内发展为哮喘的患儿80%有肺炎链球菌携带/感染。结论:呼吸道细菌携带/感染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喘息病程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影响。但肺炎链球菌携带/感染可能促进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续哮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