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点源污染现已成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已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城市地表降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对地表水体的污染效应也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城市地表降雨径流的污染特性及污染物排放规律,总结影响地表降雨径流水质的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控制措施,是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以重庆市某一具有山地特征的城区的主干路、次干路和居民区的地表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监测,分析了地表降雨径流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TSS、COD、NH3-N、TN、TP和Fe等污染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方程,研究了污染物初期冲刷效应、降雨径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EMC)及负荷值,总结了地表降雨径流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初期地表降雨径流污染提出了控制措施。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重庆市某城区主干路和居民区地表降雨径流污染物主要是275μm的颗粒物,次干路地表降雨径流污染物主要是220μm的颗粒物,而在三种地表降雨径流中0.45μm以下的颗粒物体积分数均最小,150μm以上的颗粒物基本不存在;重庆市某城区地表降雨径流中的最主要污染物为TSS、COD,NH3-N、TN污染程度次之,TP污染相对较轻。同时,TSS、COD、Fe三种污染物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NH3-N、TN、TP三种污染物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②重庆市某城区初期30%40%的地表降雨径流携带的各类污染负荷分别为:TSS61%79%、COD60%74%、NH3-N51%69%、TN48%66%、TP47%66%、Fe46%64%,地表降雨径流污染物初期冲刷效应较明显;重庆市某城区主干路地表降雨径流中的TSS、COD、Fe等污染物的EMC及负荷均高于居民区,而NH3-N、TN、TP等污染物的的EMC及负荷均低于居民区;降雨量与降雨强度、前期晴天数是重庆市某城区地表降雨径流中TSS、COD等污染物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前期晴天数为首要影响因素;建筑工地等外来污染源对城市地表降雨径流中的氨氮、TN、TP等的影响大于降雨特征和前期晴天数的影响;交通量对城市地表降雨径流中的Fe的影响要大于降雨特征的影响;坡度使得初期地表降雨径流具有更强的污染性。③重庆市某城区主干路初期地表降雨径流截流时间宜取1855min,居民区初期地表降雨径流截流时间宜取124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