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自从国外学者Friedman首次发现胃大部切除术对血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现如今减重代谢手术已经成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减重代谢手术改善葡萄糖代谢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是多用于研究代谢手术对于糖尿病的缓解作用的一种实验型手术方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能诱导快速和持久的葡萄糖耐受改善,并且不依赖于体重减轻,在啮齿动物模型和人类中都是一种有效的2型糖尿病干预手段。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机体的炎症状态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的作用,炎症细胞因子可以影响相关组织的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并且诱导巨噬细胞浸润,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将10只Goto-Kakizaki(GK)大鼠随机分为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组(DJB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进行手术。术前及术后1-8周分别测定两组大鼠体重、体长、摄食量、体长比、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术后第8周测量后处死两组大鼠。采用RT-PCR检测两组大鼠RNA水平胃周肪组织(Omental adipose tissue,OAT)和肠系膜脂肪组织(Mesenteric adipose tissue,MAT)中 IL-6、TNF-α和 IL-1β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染等实验技术分别检测不同组大鼠OAT和MAT中IL-6、TNF-α、IL-1β和巨噬细胞的表达以及有明显差异的炎症细胞因子与巨噬细胞的表达关系。结果1.两组大鼠术后8周总生存率为100%。2.DJB组与SHAM组在术前体重、进食量、体长、体重/体长上均没有明显差异。术后8周,DJB组FBG、FINS、IPGTT、HOMA-IR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DJB组OAT和MAT中IL-1β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IL-6和TNF-α的mRNA水平没有显著差异。4.DJB组大鼠OAT中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与SHAM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TNF-α表达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与SHAM组相比,DJB手术组大鼠MAT中IL-6和IL-1β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DJB组OAT中IL-6的表达较MAT明显减少(P<0.01)。5.OAT中IL-1β的水平与FINS以及HOMA-IR有显著相关性(P<0.01),IL-6的水平与FBG有显著相关性(P<0.01);MAT中IL-6的水平与FBG有显著相关性(P<0.05)。6.DJB组大鼠OAT及MAT中CD68表达阳性的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7.DJB组OAT及MAT中CD68/IL6和CD68/IL1β双阳性的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DJB能改善GK大鼠的糖代谢,且不引起体重下降。DJB后内脏脂肪组织炎症状态的改变可能在改善胰岛素抵抗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