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认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在西方国家早已得到确认,并为维护诉讼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自认制度的发展似乎举步维艰,自认制度的规定还多散见于司法解释中,效力基本上还流于形式。构建完善的自认制度是我国民诉法转型的必要体现和必经途径。虽然对于自认制度的理论研究已经持续了多年,并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但笔者认为,构建一种制度的前提不仅仅在于深入了解该制度的根源与理论,更重要的在于分析该制度扎根于我国所需的法律理念与环境土壤。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正处于由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转型时期,我国的诉讼模式、审判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还不能为自认制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法理基础与诉讼模式。因此,本文在研究自认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自认制度生存所需的法理基础,并辩证分析了我国当前的诉讼模式与审判理念。最后,借鉴国外自认制度的先进理念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法理基础、自认具体制度构建和相关诉讼程序支撑等全面论证了我国自认制度的完善,以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构建真正的自认制度。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认制度的内容分析。主要致力于对于自认制度的涵义、构成要件、效力及程序价值的考察。作为一项古老的证据规则,自认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发展至近代民事诉讼理论中呈现出大陆与英美两大法系两种不同的理论。因此,笔者在第一部分中对于大陆与英美法系自认制度的涵义、效力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于自认的构成要件和程序价值理论做了全面论述。第二部分是自认的法理基础及诉讼模式环境解析。任何诉讼制度的构建都不能脱离它内含的法理基础及存在的诉讼模式,自认制度也不例外。辩论主义原则是自认制度的法理基础,当事人的处分权为自认提供了保障,而诚实信用原则从道德规范角度促生了自认制度。而自认制度作为当事人诉讼模式下的重要制度,无法在职权主义模式中构建。第三部分是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和缺陷分析。我国目前的自认制度还只能散见于司法解释中,并且法条之间存在着混乱和矛盾现象,还需要立法系统规范。同时我国目前职权主义模式下的辩论主义原则“空洞化”、事实探知权绝对化和法律诚信的丧失使自认的发展丧失了所必需的法理基础。第四部分是我国自认制度完善的论证。笔者将从自认制度本身的构建、诉讼理念的转换和配套诉讼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分别从制度立法、法理基础、相关程序支撑角度完善我国的自认制度。
其他文献
本测试系统是为解决某单位枪用光学瞄具的相对畸变测试而研制的。畸变是物体经光学系统成像后的实际像高与理想像高的差值,其虽不影响成像的清晰度,但却影响像的真实程度,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调整,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经皮刺穿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成为我国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作为该手术中重要的器件——血
21世纪的今天,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诸多产业已然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在这一背景之下,旅游者的“注意力”变成了稀有而珍贵的资源,如何支配旅游者的注意力,如何防止注意力的分
在绘画作品中,任何形象的诞生都必然依赖于某种痕迹的笔触来完成。可以说,笔触构成了一幅作品不可回避的语言词汇。笔触的表现形式是丰富的,不同的笔触有着不同的形态与表情
对国内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平台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全面疏理了西南油气田公司现有应急资源、应急技术和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合公司特点的平台建设框架
论文全面梳理了默顿学派和爱丁堡学派的基本思想,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对两个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尤其是对他们在科学社会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
国家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30多年来,城市获得了发展空间和活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但农村仅在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整个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条件还是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1914年),被誉为“海权论鼻祖”,其海权思想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影响巨大。马汉关于“海权”的概念,主要涉及两个
针对国企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对国企基层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思路进行研究。先介绍了国企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国企的实际情况,对基层政工干部队伍
随着城市中的汽车数目的剧增,传统停车场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目前停车场存在安全可靠性差、车辆进出缓慢、缺乏网络支持等等缺点,因而不能满足新一代停车场发展的要求。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