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研究
目的:
从根管治疗失败患牙的感染根管内分离、鉴定粪肠球菌;建立粪肠球菌根管内感染体外模型,观察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材料和方法:
1.收集5例临床根管治疗失败患牙的感染根管样本,培养后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粪肠球菌,比浊法测定生长曲线,与标准菌株ATCC29212的生长曲线比较。
2.收集成人离体前牙12颗,截冠、保留牙根,完成根管预备。将每个牙高温高压灭菌后固定在装满10ml BHI培养液的无菌玻璃瓶的胶塞上,牙根顶部高于瓶口2mm,对照组置无菌水培养,实验组进行粪肠球菌培养,鉴定并以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
结果:
1.1 例感染根管样本分离到粪肠球菌,粪肠球菌生长曲线可见迟缓期、对数生长期及稳定期3个阶段,生长期曲线角度较大,与标准菌株ATCC29212的生长曲线相似。
2.实验组根管内细菌经鉴定为粪肠球菌,6个根管样本中可观察到基质包裹细菌形成栅栏样结构黏附在根管壁,多密集在根管下1/2段。
结论:
1.从根管治疗失败患牙的感染根管内可分离到粪肠球菌。
2.感染根管样本内分离的粪肠球菌可在预备后的离体牙根管内壁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多密集在根管下1/2段。
第二部分粪肠球菌生物膜结构的体外观察研究
目的:
建立体外粪肠球菌生物膜模型,观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结构。
材料和方法:
在玻片上形成4h、8h、12h、24h、48h粪肠球菌生物膜,各时段生物膜用L-7012 LIVE/DEAD Bacterial Viability Kit荧光染色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生物膜的断层扫描图像、生物膜的厚度并进行三维重建,计算活菌百分比和死菌/活菌分布情况。ANOVE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空间立体结构,形态多样,细菌密集,且分布不均匀,由死细菌和活细菌组成,还有丰富的基质和管道系统。24h时平均厚度最大,在48h内各时段生物膜中的活菌百分比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结论:
粪肠球菌生物膜有一定厚度,能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具有多样、不均质、开放的特点。24h时平均厚度最大,在48h内各时段生物膜中的活菌百分比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第三部分粪肠球菌生物膜对氢氧化钙和洗必泰敏感性的研究研究
目的:
CLSM观察24h粪肠球菌生物膜对10﹪氢氧化钙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的敏感性,评价两种药物去除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将体外形成的24h粪肠球菌生物膜用10﹪氢氧化钙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分别处理3 min、10min、30 min,然后进行荧光染色,采用CLSM观察药物作用后生物膜的断层扫描图像并进行三维重建,计算活菌百分比。ANOVE和SNK(Student-Newman-Keuls)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10﹪氢氧化钙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处理24h生物膜3 min可灭活外层细菌;作用10min,对中间层和内层细菌的灭活明显增强;30 min时,大部分细菌被灭活。
2.10﹪氢氧化钙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处理生物膜3 min、10 min、30 min后,生物膜各层活菌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除氢氧化钙作用3min其内层和中间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段、各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药物处理后各层活菌百分比相比,除作用3min其内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段、各层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10﹪氢氧化钙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分别作用于24h粪肠球菌生物膜30min,能灭活生物膜中的大部分细菌。
2.洗必泰溶液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即时(3min)杀菌效果优于氢氧化钙溶液,随着时间延长,氢氧化钙溶液杀菌效果同洗必泰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