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化水平及格局演变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化是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互动关系中实现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旅游意识效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旅游空间与旅游规模得到拓展,大众旅游消费观念与意识得以普及,旅游吸引物与接待设施逐步完善,与三大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旅游对社会贡献率持续上升。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后,区域旅游化现象愈发明显,这将是中国旅游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因此,对旅游化水平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用旅游人数或旅游收入等单一指标不足以衡量旅游化水平。本文基于游客密度指数、旅客周转量、出游率、旅游恩格尔系数、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从业人员比重、旅游产业与第三产业关联系数这6个指标,构建了一套测度旅游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中国及各省区1999-2013年旅游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旅游化水平格局演变进行分析,最后对促进中国旅游化进程合理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旅游化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过程。具体来说旅游化就是旅游空间与旅游规模的拓展,旅游消费与旅游意识的提升的过程;是旅游吸引物与接待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业与三大产业融合程度增加的过程;也是旅游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广泛提升的过程。(2)1999-2013年中国旅游化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按变化幅度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依次为1999-2002年的低水平平缓波动阶段;2003年下滑至冰点阶段;2004-2007年中低水平稳步上升阶段;2008-2013年快速上升至中高水平阶段。(3)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各省区旅游化水平随时间变化而逐步提升。按变化幅度可分为大幅上涨、稳步提升、平缓上升三个类型;北京、上海单极优势明显,其余各省市区的排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旅游化水平位序格局变化显著。(4)从空间维度看,中国各省区旅游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集聚现象,但集聚水平在降低。明显聚集的高值区域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低值区域在甘肃、青海、宁夏,东西差距显著;东部沿海旅游化发展迅速,已形成明显的旅游化隆起带。通过对旅游化水平的空间聚类分析发现,中国旅游化水平等级序列分布正在向更加合理和高级的方向发展。(5)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策差异、特殊事件影响是旅游化水平产生变化和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各省份在不同时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直接导致各省份旅游化发展程度的差异,进而导致旅游化水平时空格局的变动。(6)促进中国旅游化进程合理发展的前提必须认清各省区之间必然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努力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政府主导作用,准确定位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抓住机遇,发挥特殊事件对旅游化水平提升的正向作用,打破省域行政界线,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引导旅游业走上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推动旅游化进程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旅游化概念和内涵,构建更为全面和合理的旅游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时间跨度更大、更具有代表性的年份进行细致具体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符合旅游化水平发展的对策。
其他文献
学位
房地产是一个高利润伴随高风险的行业,其投资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I生对房地产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避免房地产投资风险,就需要在投资决策时科学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由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
干扰是固有的、普遍的并且无法避免的。生态干扰来自自然与人为两方面因素,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滑坡、洪水、放牧和森林大火等。这些干扰导致各生态要素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
学位
旅游流是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旅游流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者行为、国际旅游流、旅游景区旅游
基于Web GIS的水产品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根据水产品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流程等特征,以珠海市斗门区水产品为例,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以数字化信息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