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心隐考论——以《爨桐集》为中心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爨桐集》是泰州学派重要人物之一何心隐流传下来的唯一著作,最初在江西和湖北两地以不同版本单独流传,直至近代才由容肇祖先生整理校订,合二为一。《爨桐集》内容比较复杂,可分为五个方面。何心隐在家乡创办的宗族组织聚和堂,是其实现社会抱负的场所。聚和堂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担任着教育和征粮的双重职能,起着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并获得一定的成功。通过诸多方面的考证得出结论,何心隐为世人所称道的以计罢严嵩的壮举实属子虚乌有。为人们争讼不已的何心隐之死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其本人亦难辞其咎。 本文从哲学、政治、伦理三个方面论述了何心隐的主要思想,认为其思想在某些方面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异端一说值得商榷。异端是由于何心隐漂泊不定的讲学活动与明王朝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被当权者强加的罪名。泰州学派是阳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亦因何心隐的加盟而更加声名远播。
其他文献
巴县地处川东丘陵,长江与嘉陵江交会之地。清代当地的经济与教育文化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至今保存有十分丰富的档案文件。本文以巴县档案中所收录的案卷和契约为切入点,
史前城址的规划现象较于普通聚落更加容易辨识。从陶寺和良渚城址的例子看,大型建筑和出土大量精美器物的墓葬,让“权力空间”变得清晰可辨。建筑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器物共同表达
在中西学者关于“德意志封建主义”的讨论中,“德意志封建主义的特点”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总体而言,德意志封建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与目前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