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he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弯孢叶斑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由于单一抗病品种广泛种植、耕作制度变革、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致病力发生了明显分化,使得该病害逐年加重。病原菌致病力分化与基因变异和基因差异表达有关,因此应从遗传分化的角度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的原因进行探究。本文分别采用鉴别寄主技术和AFLP技术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致病类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两者的相关性,对不同致病类型菌株之间的基因组DNA差异进行了分析,期望找出与致病力分化相关或致病性相关的基因,为今后研究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收集玉米叶斑病样品,分离鉴定出2属3种。从我国辽宁省、云南、四川、湖北、安徽、山东、河北、吉林和黑龙江省的玉米种植区采集样本共36份,分离出32个菌株,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方法鉴定出30个新月弯孢菌(C.lunata),1个膝曲弯孢菌(C.geniculata)和1个狗尾草平脐蠕孢菌(B.setariae),国内首次对这两种新病害进行了描述和报道。2.利用鉴别寄主技术研究了111株新月弯孢菌的致病力分化。根据菌株在9个鉴别寄主上的平均病情指数将供试菌株划分成了三种致病类型:强致病类型(83株)、中等病类型(26株)和弱致病类型(2株)。根据供试菌株在9个鉴别寄主的反应型,进行毒性多态性聚类,111个菌株被划分为4个毒性类群即PGI、PGII、PGIII和PGⅣ。上述结果证明新月弯孢菌种内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此外致病类型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3.利用AFLP技术分析了111株新月弯孢菌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出的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111株新月弯孢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8时,111个菌株被划分成了2个主要类群GDI和GDII,在相似系数为0.88时,GDI类群进一步划分为21个亚群GDI-A、GDI-B、GDI-C、GDI-D、GDI-E、GDI-F、GDI-G、GDI-H、GDI-I、GDI-J、GDI-K、GDI-L、GDI-M、GDI-N、GDI-O、GDI-P、GDI-Q、GDI-R、GDI-S、GDI-T、GDI-U,在相似系数为0.91时,GDI-A亚群进一步划分为8个亚组GDI-A-1、GDI-A-2、GDI-A-3、GD I-A-4、GDI-A-5、GDI-A-6、GDI-A-7、GDI-A-8,上述结果表明新月弯孢菌遗传分化水平较高。AFLP划分的菌株类群与地理来源无相关性,与致病类型存在一定相关性。4.测序分析了不同致病类型的新月弯孢菌差异表达。从3种致病类型中共获得41个特异性差异片段,克隆了24个差异片段,测序结果表明15个差异片段与数据库中的基因同源性较高,这些基因主要与基础代谢、转录、转运、蛋白质合成、信号传导等相关。转录抑制因子rco-1(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rco-1)、类锌指蛋白(c2h2 finger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天冬酰胺合成酶B(Asparagine synthetase B)和MFS转运蛋白(MFS transporter)可能参与了新月弯孢菌的致病力分化。
其他文献
基于自我他人人际关系理论模型,本研究试图探索在人际关系图式激活条件下个体对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如何分配注意资源,从而深入探讨人际关系图式中各元素的组成、分配以及之
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使大数据呈现出越发鲜明的流式特征,数据流以其特有的实时性、突发性、易失性和无限性给传统数据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零件微型化和轻量化的发展,微型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推动着微成形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激光冲击微成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激光冲击液压微成形工艺并搭建工艺试验平台。该工艺利用液体介质作为柔性冲头,通过单脉冲激光冲击橡胶层推动液体介质进行金属箔板微成形。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冲击液压微成形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对55μm厚的紫铜进行激光冲击
特朗普作为2016年的一匹黑马,凭借其在社交媒体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大选,并在上任以后继续其“推特执政”,引发了公众对于自媒体的热烈讨论。实际上,从2008年奥巴马竞选开始,互联网就逐渐在美国大选中崭露头角。2016年各自媒体平台发展更为成熟,用户范围不断扩大,影响逐渐增强。两大政党候选人也积极将自媒体纳入竞选策略当中,展开了社交媒体上的拉锯战。但在热闹表象的背后,却是自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
脂肪分解是影响发酵香肠品质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因此,研究脂肪分解作用对于羊肉发酵香肠品质特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具有脂肪分解能力的木糖葡萄球菌X21-2m与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