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的易损性评价是灾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评价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相关理论为补充依据,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建立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作出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从理论出发,通过对比相关研究的指标体系及方法、手段,将多种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建立一套比较合理的、客观的指标体系。本研究有利于揭示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在灾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经后的进一步研究自然灾害的形成过程奠定基础和提供思路。本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试验性研究,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社会学关于灾害的解释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建立概念模型,对其涵义进行诠释,然后结合概念的内涵初步建立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2.对概念模型进行定性研究和分析,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从人口、社会结构、文化差异和生态脆弱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然后再结合理论对其进行分类,初步分为10类53个指标;3.选用系数相关法,在结合实际情况以类为单位对指标进行筛选,最后筛选掉4个拥有重复信息的指标,重新构建指标体系;4.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进行数据搜集和处理;5.以指标类为单元,对各类指标的评价方法及指标的权重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借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及指标类之间的权重,采用matlab和spss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单个指标类的综合评价,把评价结果以图形数据的方式落实到地理空间上;6.在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类之间的权重以后,再利用GIS技术进行重庆市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综合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五类;7.构建评价结果验证模型,采用评价结果和重庆市自然灾害损坏模数相耦合的方法,根据耦合度的高低来判断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可信度;8.对重庆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耦合结果进行讨论,找出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优缺点,以供改进。通过本次研究,对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概念有了一个基本掌握,对评价指标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应用新技术手段对灾害进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