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意识形成了巨大冲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为“人”的价值关怀,既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做出回答,还要从解决学生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统一的高度对“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在功能上与这种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在操作上也被扭曲为追求“高就业率”的手段和工具,“以事为本”的工具理性严重侵蚀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应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把就业指导的工具性和价值性统一于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培育过程之中。 本文认为,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本质是就业意识观念的现代化。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在知识系统、能力系统、价值系统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既人的实践本性和价值追求本性的充分展示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内涵可以按照“一个起点,两个维度”来进行解释——即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逻辑起点是终身教育意识,包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在生成意义的维度上为更新传统意识、职业生涯设计意识、诚信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和风险意识、健康心态及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综合;在实践意义的维度上为全面发展与创新意识的统一。 对陕西省省属8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在终身教育认知和“就业准备”问题上存在着误读或误区;就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就业地域影响;大学生应对就业的策略准备也明显不足,顺利实现就业的认识上不容乐观。并从社会环境、高校就业指导、家庭和个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育的五大途径:(1)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2)注重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化;(3)促进就业指导方式的时代化;(4)实现组织建构的科学化;(5)推动社会机制的服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