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育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意识形成了巨大冲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为“人”的价值关怀,既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做出回答,还要从解决学生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统一的高度对“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在功能上与这种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在操作上也被扭曲为追求“高就业率”的手段和工具,“以事为本”的工具理性严重侵蚀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应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把就业指导的工具性和价值性统一于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培育过程之中。 本文认为,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本质是就业意识观念的现代化。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在知识系统、能力系统、价值系统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既人的实践本性和价值追求本性的充分展示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内涵可以按照“一个起点,两个维度”来进行解释——即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逻辑起点是终身教育意识,包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在生成意义的维度上为更新传统意识、职业生涯设计意识、诚信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和风险意识、健康心态及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综合;在实践意义的维度上为全面发展与创新意识的统一。 对陕西省省属8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在终身教育认知和“就业准备”问题上存在着误读或误区;就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就业地域影响;大学生应对就业的策略准备也明显不足,顺利实现就业的认识上不容乐观。并从社会环境、高校就业指导、家庭和个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育的五大途径:(1)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2)注重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化;(3)促进就业指导方式的时代化;(4)实现组织建构的科学化;(5)推动社会机制的服务化。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2018-04我院收治的120例LDH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腰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调的研究,发现确实存在调群切分不当、调核位置混乱、调型使用不当等汉式英语的语调特征,然后从英语语调的加工和提取这两个角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十分重视智慧校园建设,且采取了必要的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举措。设计教学及其管理需求的功能模块,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高校快速建设与发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要求下,正实现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走向现代的深刻变革,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师生关系的建构,是时代发展的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