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前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如何通过服务业与制造业开展互动并实现产业服务化,对促进我国整体产业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分工精细化、企业竞争加剧等问题的出现让单靠制造业企业本身的封闭式发展难以适应当下的经济环境,而与服务业企业的跨产业合作又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一条路径。首先,本文着眼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立足“多维邻近性”这一概念,分析相关的邻近性因素是否会对当下中国两种产业的融合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本质问题,力图在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中得到一些有效的结论。本文逐一深入的在上述本质问题的框架下分解成了三个小的研究问题:(1)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多维邻近性概念;(2)邻近性因素对产业融合产生影响的具体路径是什么;(3)利用投入产出表和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技术邻近、制度邻近和认知邻近对产业融合(包括正向、反向及分行业分析)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本文分别在第一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中进行了必要的解释。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文研究的多维邻近内涵包括技术、制度和认知邻近三方面,技术邻近有利于知识共享与技术合作,制度邻近侧重于产业发展环境上,有有利于产业交流的规章制度,认知邻近则是产业或企业双方对未来自身发展及合作前景的考量;二是在产业融合影响路径上,技术邻近是动力基础,促成产业边界的技术创新;制度邻近是条件,提供了宽松的产业规制环境;而认知邻近则为过程也是前提条件,包含着产业替代关系的存在和竞争、需求的推动,三者是共同作用影响的;三是在实证分析中,技术邻近对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最大,认知邻近次之,制度邻近最小,此外,邻近性因素对产业融合的正向及反向融合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融合的邻近性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金融业受邻近性因素的影响较大。最后,本文针对得到的实证结论,结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一是健全政策法律体系,降低进入壁垒,二是开展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实现协调发展;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最后是加强企业间合作,寻求合作共赢。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让产业融合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推动融合对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成长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