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和心脏纤维化的动态变化,探讨肌成纤维细胞在心梗后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SD大鼠AMI模型,术后24h存活者随机分至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替米沙坦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2d、4d、7d、14d和28d终止实验,计算心脏相对重量(心脏重量/体重)。心脏标本经HE、Elastic Van-Gie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Image-Pro Plus,Version:4.5)计算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殖和心脏纤维化情况。 结果 1.28d时治疗组的累积存活率明显高于AMI组(P<0.05);7—28d时AMI组心脏相对重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14、28d时治疗组心脏相对重量明显低于AMI组(P均<0.05)。2.梗死后4d,AMI组和治疗组大鼠的梗死区出现大量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VA表型)阳性细胞,7d后逐步降低;同时该区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阳性;28d时治疗组的α-SMA及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AMI组(P均<0.05)。3.在非梗死区,α-SMA及PCNA阳性率较低,各组间无明显差异。4.心梗后第4d起在梗死区坏死组织周围开始有胶原纤维生成并逐步增多,28d时治疗组的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 volume fraction,CVF)明显低于AMI组(P<0.05)。5.4—28d时,AMI组的CVF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14、28d时,治疗组CVF明显低于AMI组(P均<0.01)。 结论 1 急性心肌梗死后成纤维细胞发生了活化和增殖变化以及心脏纤维化,而替米沙坦治疗28d可明显抑制这些现象的发生、发展。肌成纤维细胞在梗死区的心脏纤维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替米沙坦治疗28d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死亡率,并改善心梗后的心脏重构。 3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也发生了明显的心脏纤维化,替米沙坦治疗可明显降低非梗死区的CVF,但对该区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增殖无影响,肌成纤维细胞在该区的心脏纤维化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