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裕的资源和落后的经济是人们对西部地区的直观印象。研究两者之间是否真的存在某种关联,也即中国西部地区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将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国内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内在原因。为此,本文首先运用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验证了中国省际层面上“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传导机制。在定量计算各传导机制相对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引起国内“资源诅咒”现象的根源,分别从外部性和产权两个角度展开论述,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性尝试与结论在于:第一,与以往文献不同,在模型的设定中验证了中国在样本期内不适用“经济收敛性”假设,构建符合实际的模型,提高了估计的准确性。用各地区每年职务犯罪案件数对各地区就业人数的占比作为代表该地区的腐败变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计量分析,考察了资源丰裕诱发腐败这一典型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第二,在国内对“资源诅咒”原因研究较少的背景下,首次运用外部性理论解释中国西部“资源诅咒”的根源,认为由于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代内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没有内部化,使得西部省份的财政收入相对较低,进而导致了西部基础设施、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不足,最终引发了西部地区的“资源诅咒”。而资源税费体制不完善和央企垄断资源开发是外部性没有内部化的主要原因。第三,从产权角度出发,提出了资源产权不明晰是资源地容易滋生腐败的根源,这是解释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的一次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