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发酵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和乳酸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纤维素原料同步糖化与发酵的主要不足是微生物发酵温度与纤维素酶最适温度不匹配。接近纤维素酶最适温度的高温发酵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过程的主要难点之一。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商业纤维素酶的水解行为并提出一种简化的纤维素酶活评价方法,然后对高温高固含量下不同发酵参数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DQ1同步糖化与发酵玉米秸秆生产乙醇进行了研究,同时发现并分离了一株用于发酵玉米秸秆的木质纤维素依赖型嗜热乳酸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DQ2,成功实现了高温条件下从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高浓度乙醇和乳酸。本文的第一部分提出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简化的纤维素酶活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纤维素酶活的对数值能够很好的关联液相色谱测定的水解产物中葡萄糖和纤维素二糖浓度。基于此发现,本方法创新地使用了具有准确定量能力的液相色谱分析工具来获得水解产物中葡萄糖和纤维二糖浓度之比,从而表征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生成单糖的能力。不同的商业纤维素酶水解玉米秸秆时表现差异很大,添加葡萄糖苷酶能够提高纤维素酶水解获得单糖的能力。第二部分研究了高温高固含量下Sacharomyces cerevisiae DQ1同步糖化与发酵玉米秸秆生产乙醇。玉米秸秆进行稀酸预处理,然后一次水洗降低抑制物浓度后作为发酵基质,在有螺带桨的5升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实验,考察发酵参数对酿酒酵母Sacharomyces cerevisiae DQ1高温同步糖化乙醇发酵的影响。S. cerevisiae DQ1在YPD培养基中的培养时,能够生长的温度可达44℃,但是培养温度超过40℃时生长和发酵能力降低。在固含量20%(w/w)和纤维素酶5FPU/g干基质条件下,发酵温度从30℃升到40℃都能够生产乙醇,在高温时有更好的表现。但是在40℃直接同步糖化与发酵,随着发酵固含量或者纤维素酶浓度的提高,乙醇发酵变的缓慢,或者发酵停滞,这可能是由于40℃时酵母的生长能力弱,同时抑制物和纤维素酶对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加强。在40℃发酵即使额外添加营养,也不能够改善发酵行为。发酵工艺模式能够影响发酵的结果,采用变温发酵模式时,能够很好地克服直接发酵的问题。在固含量30%,15FPU/g干基质,采用变温同步糖化与发酵,乙醇的浓度和得率分别是48g/L和61%。实验表明,S.cerevisiae DQ1能够在高温下发酵纤维素基质生产乙醇;高温乙醇发酵的微生物要在高温下有强的生长能力和耐受性,而且必须在真实纤维素基质和发酵条件下检验。本研究的创新在于使用耐高温的酿酒酵母S. cerevisiae DQ1,在高固含量下同步糖化与发酵真实的纤维素基质原料生产乙醇。第三部分报道了分离和鉴定嗜热乳酸菌以及乳酸菌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生产高浓度乳酸。当高温发酵生物脱毒处理的玉米秸秆生产乙醇时,发现有乳酸大量积累。从含乳酸的乙醇发酵液中分离到一株嗜热产乳酸菌,鉴定并命名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DQ2,分离的微生物能够在高温(48℃)下同步糖化与发酵生物脱毒的玉米秸秆迅速生产乳酸,乳酸浓度和得率分别到75g/L和63%。高温、厌氧发酵、低营养需求,木制纤维素依赖的特点,使P. acidilactici DQ2为同步糖化转化纤维素原料生产乳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一研究的创新点为首次分离到能够产乳酸的嗜热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DQ2并在高温下成功实现同步糖化与发酵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乳酸。本论文分别使用酵母S. cerevisiae DQ1和P. acidilactici DQ2,高固含量下对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进行同步糖化与发酵,分别获得48g/L乙醇和75g/L乳酸,这一结果为木质纤维素高温加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在纤维素高温发酵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采用类Fenton氧化—好氧移动床生物膜(MBBR)法处理难降解抗生素发酵废水,探讨了H2O2和草酸投加量对类Fenton氧化工艺以及HRT和曝气量对好氧MBBR反应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
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部法律,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的长治久安提供社会条件。不同的法律有其不同的特点,也有其不同的主管领域。经济法的存在就是为了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加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生
近年来,由于疾病、污染、海洋温度上升以及人类的过度利用,珊瑚礁正面临着致命的毁灭。为了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迫切需要收集和分析数据,找出影响珊瑚礁生存的主要因素。数据挖掘
应用Q矢量理论对1998年广西6月16 ̄2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共分析了11个时次的850hPaQ矢量散度、锋生函数等诊断场,揭示了广西“98.6”连续性暴雨期间Q矢量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以及与中
脑出血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尤其好发于50-65岁的老年人,多有高血压病史,动态卒中样起病,数十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象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
I离子反应这一知识点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考纲要求的必考点,要求学生要能透过现象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并用化学语言准确表达。三重表征思维模式的形成则有助于学生理
本文综述了掺杂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盐类、酸类、导电介质等方式提高PEDOT/PSS电导率的方法,并对其掺杂后导电机理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