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国家、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推进,贸易与投资日趋自由化,而在此局面下,原本与中国大陆及东盟各国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台湾加重了被边缘化的趋势。《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顺利签署为大陆、台湾、东盟三者实现互利共赢带来新的契机,如何把握CAFTA与ECFA两大机制衔接,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先行先试功能,发挥其沟通纽带作用,同时也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正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台资企业是大陆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自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台资企业在丰富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推动的作用。随着大陆开放幅度与深度不断加大,原本活跃于大陆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台资企业在扩大规模、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进军极具开发潜力的中西部地区,为大陆欠发达地区带来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分析台资企业的进入模式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营造对台经贸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北部湾经济区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台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对比,对两个地区过去与未来的台商投资方式做出总结与展望。之所以选择海西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对比,是由于作为沿海地区新兴崛起的两大经济区,二者具有一定代表性,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经济环境上一个处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一个处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个是传统的台商投资区域,一个是全新的台资进驻热点,通过对海西地区丰富的台资企业发展史的分析,结合经济走势,对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如何展开对台经济合作、加强对台资的吸引力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先通过SWOT分别对海西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中的不足、面临的机遇及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再分别归纳海西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台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变迁:海西经济区台资企业进入模式发展经历了“两头在外、三来一补”、“三资企业”、“独资化、本土化”几个阶段,而北部湾经济区台资企业发展较晚,在呈现出独资化与本土化趋势的同时,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以承接东部原有台资企业转移为主。本文基于分析结果总结出海西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的比较优势,据此探讨未来海西经济区与北部湾地区台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发展,最后,针对前文具体分析所总结出的条件与问题提出关于海西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在进入模式发展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认为未来两个地区进入模式的发展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并循序渐进、相互学习与促进,旨在为经济区建设、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乃至国家相关战略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