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永寿县位于关中腹地,历史悠久,素有“秦陇咽喉,彬宁锁钥”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关中通往西域的重要驿站,县内遗存有众多历史古迹。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古城镇自身及其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原因,导致对其进行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使得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立足现实,探讨永寿县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兴起的历史地理因素,初步探析永寿故城城址变迁的原因。通过分析永寿县的各种特色文化景观的表现,探讨一般性古城镇以保护古镇文化为前提的旅游开发模式。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永寿古城镇的历史变迁。追溯“永寿”之名的来由,阐释永寿县的历史沿革,说明永寿县的名称来源于地形名称。再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研究永寿自北周建县以来的城址变迁,并初步探析变迁的原因,包括水力侵蚀对地形的改变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交通条件的改变及战乱因素以及关城的发展超过县城、遂取而代之等因素。第二章,永寿县古城镇的特色表现。分别从永寿故城的规划特色、传统民居和多元的文化景观三个方面来展示永寿县的特色风貌,并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永寿故城的规划布局既有传统的设计手法,如风水堪舆、遵循礼制等;又有因地制宜所造就的与众不同,如不规则的城池形态和别具一格的城门设置。同时,下沉式窑洞和颇具地域特征的“半边盖”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种,也是当地民居的独特之处;更有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共同谱写着一副美丽又独特的画卷。第三章,永寿县古城镇的保护性开发与再利用。在对永寿县的特色风貌有整体、全面认识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性开发与再利用的理论为指导,展开对永寿县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开发措施,如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政策、旅游线路的规划以及公共设施的加强与完善等。最后重申永寿县古城镇保护性开发与再利用的意义,指出其既是城镇建设的大势所趋,又对国内一般性古城镇的保护性开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