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先天缺陷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大致为0.7%-0.8%,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据全国妇幼监测年报的数据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已上升为我国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先心病一般发病率为农村高于城市,而农村家庭更难以承担起巨额的医疗费用。先天性心脏患者的逐年递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卫生部、公益组织等开始筹集项目资金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但在传统的医疗观念中,医护人员们往往只会注意患者身体上所存在的缺陷,很少关注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层面。本文主要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在招募组员时使用个案访谈,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问题,根据家属的问题加以评估,制定合理的小组服务方案来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并为他们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服务及社会支持服务网络,通过小组工作使患者家属能够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形成一个社会支持链条,提升家属照顾患者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本文主要由七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小组工作服务方案的背景和设计的原因。先心病的特殊性引发家属的心理波动,根据对家属的切实需求来评估制定小组工作。第二部分:介绍小组工作服务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并对主要概念进行界定。以优势视角、增能、抗逆力及社会支持理论为支撑架构,全面展开小组工作。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小组工作服务的目标和意义。一方面为小组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揭示了开展小组工作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小组工作服务方案的前期分析。围绕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小组工作服务方案的基本特征及小组成员与组员的招募为小组的开展做准备。第五部分:主要是小组工作服务方案的具体实施。通过五次活动的开展为患者家属的心理进行疏导,形成社会支持体系。第六部分:主要介绍了小组工作服务方案过程前后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通过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七部分:阐述了小组工作服务方案的评估与总结。主要评估本次小组活动的方式、反映及效果,总结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