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延迟结扎VS脐带挤压输血对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脐带延迟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和脐带挤压(Umbilical cord milking,UCM)输血对早产儿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影响,以便于我们更好的选择胎盘输血方式。方法:该试验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双盲、探索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11月15日遂宁市中心医院出生胎龄30-33+6周早产儿46名,随机分为脐带延迟结扎组(DCC组,23例)和脐带挤压组(UCM组,23例)。主要结局是比较DCC组和UCM组生后30分钟至1小时、24±1小时、48±1小时、72±1小时采用超声多普勒测得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次要结局是,比较生后第一天采集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和随访至出院脑室内出血的比率。该实验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了登记注册。注册号为:Chi CTR1800018366结果:招募到胎龄30-33+6周的46名婴儿,随机分为DCC和UCM组,每组23名,DCC组因一名婴儿家属放弃治疗和一名婴儿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而被排除,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的婴儿DCC(n=21)和UCM(n=23)。DCC组和UCM组的婴儿基线特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组和UCM组两组患儿PSV、EDV、RI均随生后日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与UCM比较,生后30分钟至1小时、24±1小时、48±1小时、72±1小时PSV、EDV、RI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与UCM比较,生后第一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和住院期间脑室内出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与UCM对30-33+6周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和随访至出院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率没有差异,对于不需要进一步复苏的30-33+6周早产儿,两种脐带输血方式均推荐。
其他文献
学位
中国音乐史上存在着三种不同形式的大声音阶,即:正声、下徵、清商音阶。并且一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基本音阶形式存活至今。长安古乐中三种音阶并用于套曲或单曲的现象亦有多
现金股利数额的多少及分配的合理性能够直接影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及债权人的投资利益,并对企业市场价值提升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
金属硫蛋白是一种诱导表达蛋白,对减轻重金属逆境胁迫起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金属硫蛋白的种类、特点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