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脐带延迟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和脐带挤压(Umbilical cord milking,UCM)输血对早产儿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影响,以便于我们更好的选择胎盘输血方式。方法:该试验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双盲、探索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11月15日遂宁市中心医院出生胎龄30-33+6周早产儿46名,随机分为脐带延迟结扎组(DCC组,23例)和脐带挤压组(UCM组,23例)。主要结局是比较DCC组和UCM组生后30分钟至1小时、24±1小时、48±1小时、72±1小时采用超声多普勒测得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次要结局是,比较生后第一天采集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和随访至出院脑室内出血的比率。该实验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了登记注册。注册号为:Chi CTR1800018366结果:招募到胎龄30-33+6周的46名婴儿,随机分为DCC和UCM组,每组23名,DCC组因一名婴儿家属放弃治疗和一名婴儿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而被排除,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的婴儿DCC(n=21)和UCM(n=23)。DCC组和UCM组的婴儿基线特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组和UCM组两组患儿PSV、EDV、RI均随生后日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与UCM比较,生后30分钟至1小时、24±1小时、48±1小时、72±1小时PSV、EDV、RI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与UCM比较,生后第一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和住院期间脑室内出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与UCM对30-33+6周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和随访至出院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率没有差异,对于不需要进一步复苏的30-33+6周早产儿,两种脐带输血方式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