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椒是芸香科多年生香料和油料植物,花椒鞘锈菌引起的花椒叶锈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我们调查花椒锈病时发现,在花椒鞘锈菌的夏孢子堆上有重寄生现象发生,这是首次发现花椒鞘锈菌的重寄生现象。为进一步了解该重寄生菌的分类和有关特性,对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采用了形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研究它的生物学特性、重寄生现象的田间发生动态,重寄生菌的寄主专化性,其结果如下:1.重寄生现象及显微观察显微观察发现,重寄生菌寄生在花椒鞘锈菌的夏孢子堆上,被重寄生菌轻度或中度寄生的夏孢子能够成熟,但是由于被丛生的重寄生菌分生孢子梗覆盖而不能突破表皮并释放出去,高度被寄生的夏孢子堆不能够发育成熟,限制了鞘锈菌夏孢子堆的进一步扩大和夏孢子的释放。2.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的种类鉴定采集不同地方的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以黄柏鞘锈菌重寄生菌株作为对照菌株,在形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辅以分子生物学鉴定,对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株进行rDNA-ITS的序列分析,将花椒鞘锈菌和黄柏鞘锈菌的重寄生菌鉴定为鞘柄锈柱隔孢(Ramularia coleosporii Sacc.)。3.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以黄柏鞘锈菌重寄生菌作为对照菌株,测定了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在PDA上的培养性状以及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氮源对重寄生菌株菌丝生长、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来源的重寄生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差异不大,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但是产孢量有明显的差异。在25℃下,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多;pH=3.0-10.0时,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4.0-8.0,产孢最适pH为5.0;尿素作为氮源时,菌丝不能生长和产孢;在KN03作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快;在NH4NO3作为氮源时,产孢量最大;当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作为碳源时,菌丝伸长速度很快,但是生长极为稀疏,在其他碳源中,菌丝生长稠密;在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大,蔗糖次之;在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作为碳源时,产孢量较大。在10℃-30℃下,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株的分生孢子均能萌发,最适温度范围为15℃-25℃,分生孢子萌发的芽管及菌丝长度以25℃为最:分生孢子萌发的临界湿度为93%,在湿度为100%的水滴中萌发率达到最高;pH=3.0-10.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为5.0,分生孢子在43℃下处理15min无孢子能萌发;在病残体上的存活时间为95-105天;25℃为花椒叶锈病和花椒鞘锈菌重寄生现象发生发展的最适温度。4.花椒叶锈病重寄生现象的田间发生动态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寄生在花椒鞘锈菌的夏孢子堆上,抑制鞘锈菌的夏孢子堆的发育和释放,可减少锈菌夏孢子数量和再侵染,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根据2009年眉山市洪雅县藤椒之乡花椒种植基地花椒叶锈病和重寄生情况调查表明,重寄生菌寄生花椒鞘锈菌的夏孢子堆比较普遍。7月底至9月中旬,随着花椒叶锈病的发展,重寄生菌在田间迅速扩散,病株重寄生率达到100%,病叶重寄生率达到73.16%,重寄生指数达到峰值36.10,其田间发生动态与锈病发生动态相似。5.两种重寄生菌与鞘锈菌的寄主专化性的研究采用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与黄柏鞘锈菌重寄生菌,交互接种于花椒鞘锈菌和黄柏鞘锈菌上,均发生重寄生现象,表明鞘柄锈柱隔孢对两种鞘锈菌C.Zanthoxylum和C.phellodendri均有寄生性,但两个重寄生菌株在同种寄主真菌上表现出不同的寄生能力,表明鞘柄锈柱隔孢(Ramularia coleosporii Sacc.)对鞘锈菌存在着致病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