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肺功能的动态随访,了解其生后早期潮气呼吸肺功能障碍的类型、重要呼吸参数的特点及演变,以期在临床上为BPD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取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以及出院后新生儿科门诊随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BPD组早产儿64例为观察组,非BPD组早产儿35例为对照组,BPD组早产儿根据矫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依赖氧气的程度分为轻度组32个,中重度组32个。排除不符合要求的病例。2研究方法在我院新生儿科门诊长期随访研究对象,运用德国康讯肺功能仪在非BPD组早产儿、轻度BPD组早产儿和中重度BPD组早产儿矫正年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记录各项潮气呼吸参数以及潮气呼吸流量一容积环(TFVL),以比较评估各矫正年龄段非BPD组早产儿、轻度BPD组早产儿和中重度BPD组早产儿肺功能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1.1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共99例早产儿入选该研究,其中非BPD组早产儿35例,BPD组早产儿64例,非BPD组早产儿和BPD组早产儿在出生胎龄(gestational age,GA)、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和出生身长三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矫正年龄1个月时各组体重、身长比较矫正年龄1个月时,中重度BPD组的体重轻于非BPD组和轻度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生后至矫正年龄1个月内,中重度BPD组患儿体重增长慢于非BPD组和轻度BPD组。三组身长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矫正年龄3个月时各组体重、身长比较矫正年龄3个月时,非BPD组、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三组体重、身长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矫正年龄1个月后至矫正年龄3个月内,中重度BPD组患儿体重追赶生长较明显。1.4矫正年龄6个月时各组体重、身长比较矫正年龄6个月时,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的身长短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矫正年龄3个月后至矫正年龄6个月内,BPD组患儿身长增长速度慢于非BPD组。三组体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结果2.1矫正年龄1个月矫正年龄1个月时,非BPD组、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三组各肺功能指标比较,中重度BPD组的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小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BPD组的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50)大于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矫正年龄3个月矫正年龄3个月时,非BPD组、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三组各肺功能指标比较,中重度BPD组呼吸频率(RR)快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BPD组的吸气时间(Ti)短于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BPD组的达峰时间(Tpef)短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BPD组的达峰时间比(Tp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小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矫正年龄6个月矫正年龄6个月时,非BPD组、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三组各肺功能指标比较,中重度BPD组的呼吸频率(RR)仍快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BPD组的中段呼气流速(TMMEF)小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BPD组的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小于轻度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PD患儿的呼吸频率增快,说明BPD患儿需增加呼吸频率来保证分钟通气量。2、矫正年龄1个月时,中重度BPD组的TEF25和TEF50小于非BPD组,说明矫正年龄1个月时中重度BPD组患儿存在小气道气体流速阻塞情况。3、矫正年龄3个月时,中重度BPD组的Tpef、Tpef/Te和Vpef/Ve小于非BPD组,说明存在小气道阻塞情况。4、矫正年龄6个月时,中重度BPD组的TMMEF小于非BPD组,TEF25小于轻度BPD组,说明中重度BPD组小气道气体流速阻塞情况会持续到矫正年龄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