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长期效应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o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研究应用较多的两种混合结构体系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和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其中,以圆钢管为钢骨的劲性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凭借其抗震性能好、承载能力高的优点,近年来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其长期效应的研究却很少。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  (1)根据弹性力学知识,利用拉梅公式推导了叠合柱截面初始应力计算公式及钢管紧箍力计算公式,比较了紧箍力考虑与否对叠合柱截面应力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弹性阶段,钢管对核心混凝土产生的紧箍力不大,其对截面应力分配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推导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徐变计算增量式,并通过MATLAB编程分析了叠合柱收缩徐变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管外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管内外混凝土面积比对叠合柱收缩徐变的影响很小;当核心混凝土标号一定时,混凝土应力级别和含管率是影响叠合柱收缩徐变的主要因素。  (3)利用MATLAB程序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了叠合柱收缩徐变的大量数据,再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拟合了叠合柱收缩徐变计算公式。  (4)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UMAT材料用户子程序,在验证了其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徐变过程中叠合柱各部分材料应力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轴向荷载恒定时,钢管与管内混凝土处于加载状态,而管外混凝土处于卸载状态,实际工程中对钢管和核心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应力储备。  (5)对采用叠合柱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考虑施工过程的收缩徐变分析,比较了不同竖向变形差分析方法对结构结果的影响,分析了结构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结构竖向变形差的措施。
其他文献
在曲线梁桥下部结构设计时,由于相交道路的制约,同时为增加视野和桥形美观,其下部墩柱往往采用独柱支承方式.独柱支承连续曲线梁桥的扭转失稳事故屡见不鲜,如何对其进行扭转
复合地基理论是近十多年来土木工程中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由于复合地基技术考虑桩土共同作用,而土本身是弹塑性材料,因而复合地基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弹塑性力学问题.参变量变分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空间网格结构在我国发展迅速,其跨度越来越大,结构型式也越来越复杂,仍然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网格结构设计难度很大。开展对于这种结构的研究,并研制出可供设
本文在分析现行规范抗震设计方法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能量分析法。同时,在现有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18]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Gibson地基的一维固结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运用了Laplase变换获得了单层Gibson地基(压缩模量随深度线性增加的地基)在任意荷载下频域
该文在研究了国内外喷锚支护技术和喷锚技术在深基坑土质边坡支护工程中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锚杆挡墙支护技术的发展过程和锚杆挡墙支护结构型式的分类、性能特点,针对锚杆挡
用于海底电缆抛石保护的堆石体,作为一种水下工作的离散介质,是保证海底电缆不受外力破坏正常运行的关键。对堆石体力学性能开展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获取堆石颗粒的重要参数,然后
该文首先以实际工程为基础,通过大型原型观测试验,对粉喷桩的受力特性,加固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采用粉喷桩加固软基后,大大降低了地基沉降和侧向变形,对于预防"桥台跳车
斜拉桥作为一种跨越能力强的缆索体系桥梁,以其高效,经济,美观,施工速度快而在中等跨度到大跨桥梁的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当前其跨越能力可以从200m到1200m以上。对于这类
混凝土叠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相对预制装配结构而言,这种结构可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相对现浇整体结构而言,这种结构可减轻支模工作量(尤其是高空或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