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显示,负迁移现象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对目的语的学习起阻碍作用,同时这种错误出现的具体数量还会随习得者母语、第二语言和习得阶段等变量的存在而会有所不同。由于母语干扰的存在,很多习得者即使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也很难达到目的语使用者所达到的水平。因此,如何有效的减少负迁移所产生的错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师生们值得重视的问题。句法迁移作为语言迁移的一种,开始受到研究者尤其是研究语言习得的学者们不断关注。本文的实验对象是初中生,初中生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其目的语的学习常常会受到母语这个大环境的影响。本文开篇介绍了迁移本身的定义及其语言迁移理论,之后介绍了国内外对迁移理论的研究(对比分析、中介语假设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标记理论)。之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收集到的初中生在英语句子和短文写作中的很多母语句法负迁移实例,对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实验程序做了介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通过实验班的前测、后测对比和实验班、对照班的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汉语句法结构与规则对于英语句法构成的影响。并且借鉴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中介语理论和标记理论,分析了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文揭示了中英文句法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并通过实例对中英文句法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本文就如何减少初中英语句法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作出了总结。调查问卷和实验的结果分析表明,母语负迁移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英语句法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但可以通过有计划、分阶段的教学实施,对比分析中英文句法的主要差异和成因,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的自我监控意识,逐步培养英语思维,慢慢克服母语负迁移对于英语句法学习的影响,并且最终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