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变迁下的宗教生态发展趋势研究——以双城宗教为例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宗教的生态问题,所谓宗教生态就是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应用于宗教学领域,研究宗教与宗教、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个人等的健康制衡关系。地方的宗教生态的和谐,关系着社会关系的和谐。我们的民族文化,无论是汉族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都包含着丰富且重要的宗教文化。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然也有宗教的内容,对这一内容,我们不能完全排拒、彻底否定。如何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宗教生态,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实践中的积极作用,让其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府、学界、宗教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  本文选取了哈尔滨市双城区为研究对象,哈尔滨市双城区在东北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该区域内,满汉文化相融合,佛教、基督教以及其他民间信仰等诸多宗教文化因素构筑了当地的宗教生态,极具有宗教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标本意义。为此,我们选取了双城区内的两座基督教(新教)教堂;两座座佛教寺庙以及部份承载民间信仰的历史遗存作为实证调查对象,通过对内部人士访谈、历史文献分析,依据相关的宗教学知识对该区域的宗教生态进行立体化的研究。从一个区域的宗教发展史去研究行政区域变迁、政治变化、人口迁徙等与宗教生态的互动关系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维度;宗教内部之间的关系对宗教生态的影响是我们研究的第二个维度;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和人们的信仰选择是我们研究的第三个维度。从这些维度进行考察,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辖,积极发掘这些宗教的社会功能,努力探索和谐宗教生态的构建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他文献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GaAs材料加工工艺中的表面损伤层进行了观察和检测。结果切片损伤层深度≤50μm、双面研磨损伤层深度≤15μm、机械化学抛光损伤层深度(腐蚀前)<1.2μm。分析了损伤结构
科研诚信问题是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今“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紧密融为一体。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很多消极因素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原本纯洁的科研团体。科研失信行为的不断发生,已经说明我们要积极的面对科研诚信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其中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治理方式。当代科研诚信需要置于治理的框架下来理解。基于科研诚信的治理主体从古代的没有专职的科研人员,只能靠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