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浪潮,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用地的动态变化异常剧烈。伴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腾飞,用地格局的动态演化也不断加速。城市用地格局是否合理可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构功能的实现和生态环境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两极,在大力发展经济时,两城市用地的规模和结构都在快速演变。同时,两地又都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新区。因此,本研究将滨海新区和深圳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规划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根据区域对比法、数学度量法、景观指数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利用Fragstats、ArcGIS、Photoshop.CAD、SPSS等多种计算机软件的绘图、分析和统计计算功能,对两地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开展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从景观类型和景观指数两个角度展开。首先,以景观类型为基础,研究了两区域各种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计算景观转移矩阵分析了各种用地之间的转入转出关系,并提出了景观收益度、景观损失度和景观波动度三个新指标,能更准确地表达景观演化的动态过程特征。其次,以景观指数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剖分理论和方法,并提出利用分布式度量和集成式度量数学指标表征景观格局随时间的演化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用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上,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用地呈带状形态,而深圳行政区的主要用地呈环状和枝状相结合的网络形态。(2)海岸线对两城市的用地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天津滨海新区用地格局的影响更为明显。(3)在整个研究期限内,两城市都呈现出林草地、湿地等高功能生态用地减少,而城市建设用地等低功能生态用地大量增加的特点。(4)波动度比动态度能更准确地描述用地格局的动态变化。(5)土地利用在景观干预梯度下,沿研究样带形成农业景观—城郊景观—城镇景观—城郊景观—农业景观的梯度分布。(6)区域整体研究发现景观指数可以分为两大类:敏感性指数和不敏感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