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北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因为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二人台从起源到成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如今已经成为地方戏曲中的一枝奇葩。土默特右旗作为二人台的发源地和流传地,更是见证了这门艺术的形成与发展。2006年,二人台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土默特右旗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音乐由两大部分组成—唱腔和牌子曲。本文重点探究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地区二人台音乐唱腔的主要特征。土默特右旗二人台音乐的唱腔特征汇集蒙汉人民音乐文化的共同特征,是蒙汉人民音乐文化交融的历史结晶。蒙汉人民经过长期的文化交融,达到和睦相处的情景。在此情况下,蒙汉人民各自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瑰宝传递给彼此。蒙汉音乐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二人台在这两个民族民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二人台艺人的不屑努力,发展为今天初具规模的地方戏剧。在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七右旗二人台发展成为集歌曲、舞蹈、说唱、戏曲、曲艺等艺术门派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土右旗地区的二人台音乐孕育于民间,服务于大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辽阔的草原情怀和浓郁的黄河泥土芳香。该地区的二人台音乐丰富多彩,表演形式多样,唱腔更是清新自然、优美婉转,别具地方特色。不论从二人台的润腔方式、咬字特点还是从唱词韵味上来细细体会,土右旗的二人台都颇具特色。每个字眼都流露着土默川人民憨厚、老实、恢谐、幽默的地域情怀。在现代化的高速列车中,作为土右旗人民精神支柱的文化产业—二人台艺术是不可或缺的,它是维系土默川人民生存发展的精神灵魂。二人台艺术在广袤的土默川平原能够生根发芽并含苞待放,是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印证。回顾土右旗二人台的成长历程,这朵艺苑奇葩需要发展,发展必然会开放,但开放的结果必然带来自我文化个性的削减,所以,传承古老传统文化难上加难。土右旗二人台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备受外界新文化的冲击。因此,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土右旗二人台能否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这个地区文化的未来命运。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就土右旗二人台的历史概况、旋律特点、唱腔技法以及它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第一部分,“土右旗”人台概况;第二部分,“土右旗”二人台旋律及板式腔体特征;第三部分,“土右旗”二人台的唱腔技法探析;第四部分,“土右旗”二人台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