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加强中老年肺结核防治,护卫公众安全,提高医护人员警惕性及职业防护,开展中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呼吸科住院的年龄大于等于45岁诊断为肺结核的9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中医诊断及辨证,西医诊断。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194例,中老年肺结核患者95例,占48.96%。男性71例,女性24例,男女比例约2.96:1,男女比例差异最大阶段集中在65-84岁阶段,达6.67:1;比例差异最小集中在55-64岁年龄阶段,为1.38:1。发病高峰,男性集中65-84岁阶段,女性集中在55-64岁阶段。2、流行病学特点:中老年肺结核职业分布以退休(41.05%)及农民(40.00%)居多,居住地以乡村(58.95%)居多;既往病史主要为手术16例(16.84%)肺结核12例(12.63%)、糖尿病病史8例(8.42%)、骨折病史6例(6.32%),既往肺结核接触史多不明确,治疗欠规范。3、症状特点以咳嗽(89.47%)、咯痰(74.74%)、气紧(80%)、纳差(38.95%)为主,其次为胸痛(33.68%)、潮热(33.68%)、消瘦(24.21%)、盗汗(22.11%),咯血(21.05%)和乏力(18.95%)等情况相对较少。中老年患者常以多种症状联合出现,最主要的为咳嗽、咯痰、气紧同时出现。男女之间症状构成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抗酸杆菌阳性确诊者37例(38.95%),其中直接痰涂片阳性25例(26.32%),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9例(20.00%),包括12例痰涂片阴性者。菌阴性肺结核42例,结核性胸膜炎16例(其中1例痰涂片查见抗酸杆菌)5、胸部CT病灶分布:双肺均有病灶占22.86%,左肺上叶19.05%,左肺下叶15.24%,右肺上叶17.14%,右肺中叶7.62%,右肺下叶18.10%。CT表现上呈现出多样性,包括实变、空洞、钙化、弥漫性浸润影、纤维条索影,结节及肿块影、局限性不张与局部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以及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其中以结节影(19.38%)与胸腔积液(21.87%)居多。胸腔积液大量积液者占7%,中量占9%。6、95例中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结核杆菌多种抗体阳性者21例,占22.11%,25例痰涂片阳性患者中,结核杆菌多种抗体阳性者9例(36%);PPD阳性者28例(29.47%),25例痰涂片阳性患者中,PPD阳性者8例(32%);经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痰涂片与PPD及结核杆菌抗体检验方法不具备一致性(P>0.05),不能单纯依靠结核杆菌抗体或PPD结果判断是否感染肺结核。血沉异常者63例(66.32%),异常值范围:60.80±32.249mm/h。C反映蛋白异常者57例(60%),异常值范围:70.34±56.174ng/ml,提示血沉及C反应蛋白(CRP)异常有辅助诊断意义。7、合并疾病:以慢性肺系疾病如慢支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居多,占44.21%,其次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占17.89%,糖尿病占17.89%,低蛋白血症15.79%,高脂血症11.58%和贫血10.53%。肺曲菌病3.13%,合并乳腺结核1例(1.05%),奴卡菌病2例(2.11%)、贲门失弛缓症1例(1.05%)。8、中医证型:气阴亏虚证26例(27.37%)、阴虚火旺证18例(18.95%)、饮停胸胁证16例(16.84%),痰热蕴肺证15例(15.79%),痰瘀互结证10例(10.53%)阴阳两虚证4例(4.21%),肺脾气虚证3例(3.16%),肺肾阴虚证3例(3.16%)。结论:1、中老年肺结核患者发病率高,但症状表现多不典型,临床咳嗽咯痰超过2周者应常规排查肺结核可能,尤其既往合并手术、糖尿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者。2、中老年肺结核患者胸部CT表现多不典型,诊断应多种检测手段联合应用,血沉和CRP增高对诊断有辅助意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标本采集,肺结核诊断与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3、中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疾病多,病情复杂,治疗上除常规抗结核治疗外,还应注意合并疾病治疗,扶助正气,中西医结合。4、中医证型常见证型如气阴亏虚证、肺阴亏虚证外,痰热阻肺证,痰瘀互结证及饮停胸胁证也较常见。